耳鸣、耳聋是两个单独的症状,两者可同时出现,也可作为单一症状出现,但耳鸣耳聋在临床上多结伴而发,耳鸣常为耳聋先兆。患者如果出现耳鸣或者听力下降的情况,不及时干预治疗的话,往往可能会导致耳聋的发生。生活中因为情绪影响,长期处于压力当中,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很可能会加重耳鸣耳聋的症状,所以除了药物干预外,患者自身的生活饮食情绪调理也很重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很重要!
耳聋、耳鸣或因感受外邪,或因痰火、肝热,蒸动浊气上壅,或因肝肾亏虚,脾胃虚弱,髓海空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临证可以虚实辨之。新病者多因风热客邪、痰火、肝胆郁热,多为实证,病在经络治宜疏风、散热、开窍、化痰为主,以宣泄实邪。病久则多属肾精不足,或气虚清阳不升,病势缠绵,多及脏腑,治以填精、升提为法。临床见证多以虚实并见,治必标本兼顾。
中医治疗临床上多见因肾阴虚所致耳鸣耳聋,在辨证的指导下,可对症采用温补肺气、祛散风寒、补肾健脾、升清化湿、活血化淤、利水逐饮、清肝降火、疏风清热等治法,灵活地以内服中医汤剂治其本,恢复脏腑功能,以针灸等外治法调理气血或直达病所,如实症,可采取泻的针灸手法来治疗,如虚症,采取针灸补的手法来治疗。
耳鸣耳聋医案一则:
患者男,63岁。初诊诉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3个多月。诉3月前感冒后引起右耳听力显著下降,伴出现耳鸣症状,说话声音小或者正常音量根本听不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以及与他人交流。晚上睡眠也受影响,总是入睡困难加之早醒,白天疲倦乏力,性情易怒,情绪不佳时耳鸣情况加重。大便一天2次,有时溏,纳可。舌边略有齿印,脉涩。
辨证治疗:辨证系气滞血瘀所致耳鸣。治法:行气活血通窍兼补气健脾。开中药14剂代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温服。二诊:自感听力有所提高,精神转好,舌淡红,脉涩减轻。续前方加减开中药21剂代煎服。三诊,诉服药后右耳听力改善明显,正常音量可以听见。耳鸣大减,精神较振,自感体力较前充沛,大便一天1次,成形。舌边略有齿印,脉涩减轻。续前方加减开中药21剂。四诊,诉右耳听力基本恢复正常,其他诸症已消,续前方加减开丸剂巩固善后。后随访一年余再未复发,听力正常,再无不适。
张林茂主任简介:
主任医师/研究员
原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医院学科骨干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师从曾任湖北省医院院长——钱远铭教授(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之一),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编撰出版医学专著12部,参编科教影片一部,系统研究中医内科学、方剂学,对各种中医内科的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有独到见解。
擅长治疗:
1)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病变、慢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息肉、结肠炎、肝炎、肝囊肿、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等;
2)耳鸣、耳聋、听力下降、鼻炎、中风后遗症、痛风、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慢性肾炎、风湿与类风湿、咽炎、小儿消化不良、厌食等;
3)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妇科炎症、更年期综合症。
坐诊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诚顺和中医馆)
-,
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