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息肉,可能我们会想到胃部息肉,肠道息肉,胆囊息肉等,大多的息肉都是良性的,是一种身体上的赘生物,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是有些息肉会在时间的催化下后期出现癌变,医生指出如果遇到以下2种息肉,建议早点切除。
1、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一种肠道息肉,不同于其他的两种肠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这两种息肉基本没有癌变的可能,但是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很高,临床上有90%的大肠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过来的。
腺瘤性息肉在性质上可以分成三种,管状腺瘤,混合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几率最高,混合状腺瘤癌变几率在两者中间,管状腺瘤恶变几率相比较前两者比较低。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时间大约需要5——10年。如果检查出这种肠道息肉建议尽早切除。
2、直径较大的息肉
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我们发现,凡是直径比较大的息肉,在后期出现癌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不管是哪一类型的息肉,当它的直径超过了1.5厘米——2厘米以上就判定为大息肉,需要及时进行外科手术切除。而对于一些直径比较大,给患者身体已经产生便血,大便不成形等症状的,说明已经对肠道正常功能产生影响,这时候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此时放任不管不仅会给肠道带来损伤,息肉癌变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说检查出息肉,一般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最好选择手术切除,以绝后患。当遇到以上2种息肉更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减少癌变几率。
一般发生在肠道的息肉恶变几率会更高,其实大肠息肉的形成主要是饮食习惯不好,导致出现便秘,肠道中的粪便滞留时间过长对肠粘膜产生刺激,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异常增生,慢慢地就会出现大肠息肉。
早期大肠息肉患者不会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息肉体积也是很小的,即便是体检进行肠镜检查也不容易发现,但是息肉会不断成长,随着体积的增加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很可能会出现出血症状。因此如果大便出血,就要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息肉形成了。
预防肠道息肉,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注意饮食。生活中要减少油脂含量高,盐分高的,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摄取,因为这样的食物比较难以消化,容易在肠道长时间停留,对肠道产生刺激。应该多喝水,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取,例如:莴苣叶,生菜,小青菜,香蕉,苹果等,不但能够提供维生素,增强抵抗力,而且含有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素堆积。
其次就是要经常运动,提升机体免疫力。经常性的运动可以帮助消化,减少食物堆积在肠道,进而降低肠道健康风险。所以平时可以做做瑜伽,跑跑步或者打打羽毛球,多多运动。
平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