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得了胆囊息肉,不达到手术指征用不着切 [复制链接]

1#

目前胆囊息肉的治疗,还没有所谓的特效药,能够直接消除胆囊息肉,因此在现代医学上,西医治疗胆囊息肉,一般是选择,手术摘除整个胆囊,那么问题在于,哪些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对于绝大多数在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而且没有引起,任何症状的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

一般这种息肉是否手术,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息肉生长的速度,处理胆囊息肉的科学做法是,首先发现小于5毫米的息肉,每年复查一次,息肉在5毫米和1厘米之间,半年复查一次,如果大小没有变化,就每年复查一次;相反如果息肉,有所增大就要注意,一旦息肉大小超过1厘米,或者在复查中增大超过3毫米,就要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排除风险。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病因多与郁、痰、瘀,病位多与肝脾相关,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气滞血瘀之症,肝气不舒,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气滞、瘀血,三者瘀阻于胆经,导致息肉形成;肝胆经循行于两胁,肝气运行不畅,故而会出现,两胁部位的胀满疼痛,肝气会横逆犯及脾胃,所以又会导致脘腹的胀痛,而湿热内蕴,就会出现口苦、咽干,甚则上循于口舌,会出现舌红苔黄。

而本病它的治疗原则,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方剂可选用,双花连胆汤、温胆汤、四逆汤等,进行加减变化,同时对于因肠胃积滞,而形成的胆囊息肉患者,还可配合饮食治疗。

这些患者平时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胃脘胀满或恶心欲呕、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等,临床常选用具,有理气消食、和胃导滞的药物或食物,如山楂、山药、丹参、牛蒡子、芹菜等,也可用山楂、菊花、决明子代茶饮。

总之不管是,无症状的胆囊息肉,还是多发性的小息肉,都可以采取,中医中药的治疗方式,进行消除,现代大多数学者也认为,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0厘米以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息肉伴有临床症状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但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厘米,而无临床症状者,则可采用中医药保守治疗,如息肉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其附着的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等变化时,则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手术需谨慎,因为手术可能会出现,血管及脏器的损伤,而中医治疗胆囊息肉,从病因入手改善患者体质,一直有着较好的疗效,临床上也有很多经过中医治疗后,不再复发的案例,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在这里还是建议患者,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手术,可以先尝试寻求中医的帮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