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8月31日消息9月1日不单单是传统的开学日,也是“胆囊健康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胆囊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等,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疾病发作时,不少医生采取的措施是一切了之。“其实胆囊是人体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器官,是人类长期进化保留下来的一个重要器官,不应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胆囊器官虽小,但功能不少。”医院肝胆胰中心主任周家华教授说。
“保胆”还是一切了之?
“保胆在业内一直是有争议的。”周家华主任说,胆囊是右上腹腔的一个囊性器官,位于肝脏下方,具有储存一部分胆汁的作用。胆囊是一个很容易长结石的器官,而胆囊结石是导致胆囊炎的常见原因。若是多发性胆囊结石,病人会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建议切除胆囊;若是大小小于一厘米的单个胆囊结石,且胆囊功能正常,则无需切除胆囊。
在临床上,经常碰到患者为是否切除胆囊很焦虑。45岁刘先生患有多发性息肉,大小也就0.5厘米,做了B超检查,胆囊功能也是好的。胆囊是否要切除?周家华主任说,像刘先生这样的胆囊息肉,一般是不会癌变的,可先观察暂不手术。胆囊切除手术后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比如腹泻等。所以能保胆时就不要轻易一切了之。
另外,胆囊息肉都要手术治疗呢?专家指出,息肉大小大于1厘米或合并胆囊结石,短期内息肉大小增大速度快,这种情况下建议尽快手术切除。一般来说,多发性息肉癌变率低,可暂观察、不手术,建议半年做一次腹部B超检查。
“无症状”胆囊结石,可不闻不问?
不少人在体检时查出胆囊结石,但又没有症状,到底要不要处理?
周家华主任解释,胆结石急性发作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约1/3以上的胆囊结石是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的,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
到底要不要处理,需根据具体病情而定。若是年轻胆囊结石患者,结石不大,平时没症状,可暂不手术,注意饮食,定期随访复查即可;若有些胆结石患者虽然没有出现症状,但结石超过2.5厘米尤其大于3厘米,年龄大于65岁,病史时间大于10年,影像学提示胆囊壁有明显增厚等形态改变,合并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建议及时手术切除胆囊。
警惕胆囊疾病“隐性症状”
一般情况下,胆囊结石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如果结石长期、反复刺激胆囊壁或结石导致胆囊管梗阻,就可能导致胆囊炎。专家表示,如果感觉右肩背部或右上腹疼痛,同时伴有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医院就诊。通常医生在了解病情后,会建议抽血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
周家华主任提醒,胆囊疾病患者在饮食上需注意忌吃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作息要有规律,适度锻炼。胆囊结石多发于“F4”:40岁(Forty)以上,女性(Female)居多,肥胖(Fat)、有家族(Family)史的更易中招。因此,专家特别提醒,“F4”组合涉及的人群,需定期进行肝胆彩超检查,排查胆囊结石。(崔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