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31.html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胆囊似乎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提到胆囊,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不是它的作用,而是“胆石症”“胆囊息肉”这些疾病,很多人也正是因为这些疾病而做了胆囊切除,变成了“无胆英雄”。
胆囊真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吗?
当然不是!人类进化了数百万年,我们身上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胆囊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即胆囊窝内,分为底、体、颈、管四个部分,颈部连接胆囊管,其主要生理作用为:
储存胆汁:胆汁能够将脂肪乳化成微滴以利于消化,还能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人在非消化期间,胆汁是储存在胆囊内的,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胆囊还可以通过容纳胆汁,起到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
浓缩胆汁:肝胆汁是金黄色碱性液体,其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黏膜吸收返回到血液中,只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分泌粘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可以润滑和保护胆道黏膜,使其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同时,胆囊黏膜还可以分泌IgA抗体,保护肠道粘膜。
排空:进食3~5min后,食物经过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一起排出体外。一般来讲,进食脂肪的半小时内,胆囊就会排空。
总而言之,胆囊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而有些人之所以会被切除胆囊,是因为他们患上了胆石症等疾病,为防止疾病进展无奈之下的选择。
哪些人容易出现胆囊疾病?
1、低胆固醇饮食
人体的胆固醇主要由外源(饮食摄入)和内源(肝脏合成)两部分组成,其中血清总胆固醇主要受外源因素影响,当血清总胆固醇下降时,将负反馈激活肝脏的胆固醇合成系统,导致更多的胆固醇合成并排入胆道系统,最终导致胆道内胆固醇过饱和和胆石症的形成。
2、肥胖
研究发现,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胆石症的发生几率会增加1.倍。同时,较高的身体脂肪百分比也会增加胆石症的发病风险。
3、糖尿病
2型糖尿病会增加胆石症的发病风险,较高的空腹胰岛素水平也会增加胆石症的发病风险。
4、吸烟
研究发现,吸烟会增加胆石症的发病风险。
5、女性和多次怀孕
由于雌激素的作用,中年后的女性较男性更易容易发胖,血液及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也会增高。胆石症病人中,女性占了70%,比男性发病率高3~4倍。女性怀孕后,胆固醇含量也会明显升高。因此,女性怀孕次数越多,胆石症的发病率越高。
6、中老年人
40岁以后,人体逐渐衰老,脂肪代谢合成大于分解,开始发胖。同时,胆囊功能也在减弱,胆道蠕动也会减少。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
7、有家族史
直系亲属中有胆石症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患胆石症。
为预防胆囊疾病,我们应该怎么做?
1、规律饮食
规律饮食可以使胆囊收缩规律,保障胆囊内胆汁的排出,防止胆石症的形成。
2、足量饮水
正常成年人每天应保证~ml的饮水,以稀释胆汁,预防胆石症。
3、均衡饮食
研究发现,无论是高脂饮食还是低脂饮食,都容易引起胆石症。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正常的胆固醇摄入。
4、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胆固醇代谢。
5、预防感染
饮食注意卫生,生熟分开,饭前便后注意洗手,防止细菌、寄生虫感染。
6、调节情绪
长期精神紧张抑郁可以导致内脏机能紊乱,胆汁淤积。
7、定期体检
胆石症是比较高发的疾病,而超声是胆石症最有效最便捷的检查方法。建议每年做一次超声,及早发现胆石症以及其他胆囊病变。
胆石症等胆囊疾病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当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皮肤及眼球发黄、右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还可能保住胆囊,否则任由病情进展,可就只能变成“无胆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