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会看病花大钱难救命实用看病宝典来了 [复制链接]

1#

朋友36岁,身强体壮。单位体检,彩超发现了直径5mm的胆囊息肉,医生说有恶变可能,非常害怕,于医院毅然做手术切除了胆囊。谁知术后发生并发症胆汁漏差点要了命!后去北京在腹腔放置了引流管,带了近一年的管才痊愈。原来一百四十斤的丰满女人变成一百零几斤的苗条女郎,也算意外收获,只是拿命换来的收获代价太昂贵!

看到这儿,大家可能会说:大夫说话就爱“夸大”病情,不能信!

还有个三十多岁朋友也是体检,彩超发现甲状腺有个6mm小结节,穿刺病理诊断甲状腺癌。医生说甲状腺癌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结节这么小这么年轻就切除甲状腺影响生活质量,可以随访观察。在体检中心复查了两年说有点钙化,医院检查,结果发现结节大小没变,但气管旁淋巴结已经转移,只好做了甲状腺切除和颈淋巴结清扫,脖子上留下十几厘米长的刺眼疤痕!

这次,大夫倒没有小题大做,可结果却依然悲催!

看完这两个病例,大家可能会焦虑:怎么才能知道大夫的话是“夸大”还是“忽略”了病情?大夫的话还能不能信?

大夫的话当然得信,不然怎么看病!关键是那么多科室、那么多大夫会有不同的建议,得自己选择!

来源于网络

去医院看病,门诊挂号会看到一大堆科室:外科就有肝胆、胃肠、泌尿、神经、血管、心胸……内科:呼吸、消化、心内、肾内、血液……医技:心电、超声、CT核磁、病理、检验还有超声介入、放射介入……越大、医院分科更细。病人需要凭自己的感觉挂一个科室看病,有人说找导医呀,要知道所有的导医都是护士,有经验的护士还好,医院为了形象都是年轻靗丽护士,护士的培养是重护而不是重医。医生都会觉得本专业外就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让导医护士无所不知真是难为她们!

挂了一个科的号看上大夫是不是就无忧了?大多数的病都会有共同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痛、恶心、心慌、气短、心神不宁、头昏等,“同症异病”很常见。专科大夫习惯性的专科思维首先考虑的是本专业的病,比如患者说左胸疼痛,如挂的心内科号,大夫就会开一些化验和检查排除有没有冠心病,结果所有检查都正常,大夫可能会说没啥大问题,也许是神经反射疼或肋软骨炎,开药吃了几天还不见好,又过几天,前胸皮肤出来疹子,去皮肤科一看原来是带状疱疹惹的祸!如果心内科医生没有皮肤科知识,大概率最后看病的结果就是如此。

大家说那就看全科吧,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投入开展全科医生培养,但固有的多年专科医生培养模式让专科医生轻视全科,认为全科医生样样都懂、却都是一知半解,所以优秀的医生根本不愿选择干全科。现实是大多数全科医生学历、知识、能力水平普遍较低,还有些是村卫生院医生转岗而来。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设备使原有的诊疗模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新的技术也不断应运而生。

以前外科独霸的三大技术:切除、引流、移植或植入,现在除了器官移植外,内科和放射介入都在做冠脉支架植入……超声和放射介入做了绝大多数置管引流。相对于创伤大的开刀切除,外科的腔镜微创切除,内镜下切除、还有超声、放射介入的影像下超微创、精准切除和热消融的肿瘤原位灭活……

各种新技术、治疗方法和治疗理念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从事这些新技术的有内、外、介入影像(超声和放射)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化、外科医生影像化、影像医生临床化,现代医学从未象现在这样,多学科互相依从又互相竟争!医院的大夫对自己专业外的新技术都不了解,更何况病人!

大家觉得有这么多新技术太好了,可是真能惠及患者吗?

有个肝血管瘤的患者,做彩超时医生建议她可以做超微创超声引导下血管瘤注射硬化治疗,她觉得彩超医生就是用机器查一下哪会治病,只记住了微创这个词。医院肝胆外科做了腹腔镜肝血管瘤微创切除手术,花费了两三万元。回来复查时又碰到当初的彩超医生,高兴地说做了你说的微创手术、花了多少钱。医生说我说的超微创手术不用切肝、一根针打点药就行,只需花费二三千,是在超声介入做。听完后她的高兴劲儿全没了,所幸手术很成功没有并发症,只是多花钱受点罪,切除肝的范围不大,对生活没有影响。

大家可能会指责做肝血管瘤切除的医生没有充分告知患者,也许是他根本不知道有这种超微创治疗方法,也许他知道但到底有多大疗效并不清楚,他选择自己最自信、最有能力的技术而排斥所不能也是人性使然。更遑论推荐自己和患者都不熟悉的治疗可能被投诉、被打骂的风险!

来源于网络

外科医生唯技术论、内科医生唯药物论,医生越来越精于技术、科研,治疗越来越微观化,眼中却只有病而无病人!难道这一切都需学无止境、疲惫不堪、超负荷工作,为国人提供了外国人无法享受的高效医疗服务的广大中国医生来承担?!

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正象樊代明院士所说医学绝不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唯一的,1+1科学只等于2,而医学的个体差异和生命奥秘之深则可能有多种答案。

年轻时不相信中医,觉得玄而虚,西医则精确、数据化。从医多年才觉得:中医的宏观辨证思维+西医的微观分析验证+人文理念才是救治病人的王道!

这并不一定会被病人所理解。虽然这篇说的是医生问题,但选择什么样的医生、什么样的治疗,真的跟病人无关吗?请记住:你看(听)到的都是你想看(听)到的!

好了,下篇就写病人的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