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专家揭秘胆囊息肉最怕这4招,从根源阻 [复制链接]

1#
留言询问中,有胆囊息肉的朋友常问我一些有关病情的问题,有的时候门诊太忙,没法一一作答,今天咱们就挑两个常见的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明白。如果能仔细看完今天的讲解,相信大部分人应该能对胆囊息肉的防治有一个基础的概念了:问题一、“这息肉不知不觉就长出来了,到底咋回事?”许多患者刚被确诊胆囊息肉时都很纳闷:“我平时没感觉哪里不舒服,息肉怎么就悄悄长出来了?”其实就中医角度来看,胆囊息肉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我们的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长期积累得来,常见因素包括以下3种:1、饮食不节,痰湿内生:长期爱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炸鸡、肥肉、动物内脏等,这些油腻食物在体内难以运化,会转化为痰湿,堆积在胆囊里,慢慢形成息肉。2、情志不畅,肝郁化火:工作压力大、长期焦虑或情绪压抑,会让肝气郁结。肝郁则胆滞,肝气不舒会影响胆囊的正常排泄功能,导致胆汁淤积,湿热内生,最终诱发息肉。3、久坐少动,气血不畅:现代人久坐不动,气血运行受阻,胆囊的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排泄不及时,也容易滋生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想要防治其实不难,只要能遵循以下4点,就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1、饮食清淡,多吃利胆食物:减少摄入油腻、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利胆的蔬果,如芹菜、黄瓜、苹果、山楂等,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已经查出胆囊息肉的朋友,可以尝试用鸡内金煮粥,既能帮助消化,又能软坚散结。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郁:每天抽时间外出散散步,或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肝气顺畅。心情好了,肝胆功能自然协调。3、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晚上11点前入睡,让肝胆得到充分休息;每周坚持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促进胆汁排泄,减少淤积。4、定期复查,防患未然: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胆囊超声,监测息肉变化。若息肉直径超过1cm或生长迅速,需及时就医。问题二、“中医真的能把息肉消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只要辨证准确、方法得当,中医完全可以帮助息肉缩小甚至消失。我平日里遇到的胆囊息肉患者,大部分是肝胆湿热所致,所以治疗核心在于“疏肝利胆、清热化湿、化痰散结”。对于此类息肉,我常以经方“大柴胡汤”应对,它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既能疏肝解郁、和解少阳,调理肝胆气机,又能清泻体内湿热,从根源上铲除息肉生长的土壤。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加入莪术、浙贝母、鸡内金等化痰散结的药材,逐步瓦解息肉病灶。如此可使息肉自然化解,且很难复发。给我印象很深的是18年的时候来我这里看诊的一位45岁的胆囊息肉患者,体检发现胆囊息肉0.8cm。西医那边让他回去静养,如果第二年息肉成长到了1cm以上,就要连胆囊一起切除。这位患者很不甘心,就借着等待复查的时间来找我调理。当时他已经有右上腹胀痛、口苦等症状了,舌苔又黄又腻,这是典型的肝胆湿热表现。我用大柴胡汤为基础,加入浙贝母、鸡内金等为其调理了三个月,再复查肝胆B超,发现息肉缩小至0.3cm,腹痛症状消退。继续巩固了两个月后停药,隔年复查,息肉彻底消失,至今未再复发。最后要提醒大家:中医可以化解胆囊息肉,通过改善体质、消除病因,能帮助息肉缩小甚至消失。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不同体质、不同症状的患者用药方案不同,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调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