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卫科普谈谈quot胆囊息肉qu [复制链接]

1#

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普通人群胆囊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很多人因此会感到焦虑,担心会不会发展为胆囊癌,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息肉都会变成癌。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胆囊息肉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大部分是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小部分病人可能有右上腹闷胀不适,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极少数患者伴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临床上误以为是胃病或体检时被发现。

目前临床上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超声检查,彩超能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但影像学检查方法只能判断是否有息肉,并不能提示息肉的病理性质。随着科学仪器的改进,对于较大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可以做CT或核磁共振增强等检查,有助于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腺瘤、胆囊癌的鉴别。

一般胆囊息肉根据性质可分为胆固醇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淋巴性息肉等多种类型。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35%,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

胆囊息肉样病变易发生肿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单发、直径10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大、年龄50岁、合并胆结石。但对于直径10mm的息肉也必须定期随访。建议有胆囊息肉的患者,三个月体检一次,胆囊息肉大于10mm就有癌变的可能,息肉越大,癌变的几率也就越大。如果发现胆囊息肉短时间内增长过快,应提高重视,尽快采取治疗。

一般下列情况要考虑手术:伴有疼痛等症状,且反复发作者;伴有胆囊炎及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在1cm以上,无临床症状,单发的息肉;胆囊息肉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检查中发现息肉有丰富的血流或胆囊颈部的息肉;疑有恶性变时,应手术治疗;胆囊息肉者,肝胆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部位肿瘤者。

生活中预防胆囊息肉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因为酒精可以直接损失肝脏,引起肝胆功能失调,影响胆汁的分泌、排泄过程,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加胆囊息肉癌变的概率。饮食规律、早餐吃好、坚持低胆固醇饮食。人体肝脏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储存入胆囊,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三餐不规律,胆囊胆汁潴留时间太长,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而胆固醇摄入增多,可加重肝胆的负担,使得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形成息肉。

公卫中心官微

您全家的健康顾问

长按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