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这一月经异常的常见病症,指的是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出现显著失常。其发病迅猛,出血如注,量大者为“崩”;而病势较缓,出血量少且淋漓不尽者为“漏”。这一病症可出现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各个阶段,不仅影响生育能力,更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在妇科领域,崩漏被视为既常见又疑难的急重病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崩与漏在出血情况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转化。例如,崩血量逐渐减少时,可能演变为漏;而漏势发展则可能再次转为崩。因此,在临床上,崩与漏往往并称。那么,中医如何理解并治疗这一病症呢?主要病机在于冲任受损,导致无法有效约束经血。通常,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等因素都会引起冲任不固。
肾虚
女子若先天肾气不足,或进入更年期后肾气逐渐衰弱,亦或是因五劳七伤而耗伤精血,都可能导致肾阴虚损。此时,内热会潜伏于冲任之中,迫使经血非时而下。此外,命门火衰和肾阳虚损也可能导致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从而无法有效制约经血,引发崩漏。
脾虚
若个体素来脾虚,或因劳倦思虑、饮食不节而损伤脾气,都会造成脾虚血失统摄,甚至出现虚而下陷的情况。这样一来,冲任无法固守,无法制约经血,进而导致崩漏的发生。
血热
若个体素体阳盛,或因情志不遂而肝郁化火,亦或是感受热邪、过量食用辛辣助阳食物,都可能使体内火热过盛。这会导致热伤冲任,迫使经血非时而下,从而引发崩漏。
血瘀
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因感受寒、热之邪而致瘀,都会造成瘀阻冲任。此时,血不循经,非时而下,进而引发崩漏。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将如何治疗崩漏呢?高某,女,56岁,退休教师。因日常劳累熬夜,现出现月经量多、月经周期延长且淋漓不绝的症状,经色暗沉。经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还伴有眼圈黑、睡眠质量差、全身无力但食欲尚可、二便正常。中医诊断为崩漏,西医诊断为子宫肌瘤,证型属于肝肾阴虚。治疗上,采用滋肾阴养肝血、调经止血的方法,具体为中药颗粒内服,首服7日。
经过治疗,患者服药7剂后复诊,自述月经经量有所减少,但经色暗沉和睡眠问题无显著变化。医生根据情况对原方进行加减,并继续服用7剂。三诊时,患者表示各种症状均有进一步缓解。此后,患者每周复诊一次。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眼圈黑的症状明显减轻,月经已停止。两个月后,患者自述体力完全恢复,睡眠也恢复正常,对此次治疗表示非常满意,并承诺不适时随访。
病案分析:
患者因长期劳累熬夜,导致气血受损,进而引发月经量多、周期延长以及淋漓不尽的症状。同时,肾虚的表现如眼圈发黑、睡眠质量差和全身无力也相继出现。在中医的诊治下,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以调经止血为治标之策,同时滋养肾阴、补给肝血为治本之方。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缓解,两个月后更是自述体力与睡眠均已恢复正常,对此次治疗表示高度满意,并承诺在不适时及时随访。
养护小贴士:
预防措施:加强身体保健意识,注重营养补充。建议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时搭配蔬菜和水果,以保持营养均衡。合理安排生活,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参与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确保充足的睡眠,保持精神愉悦,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这些措施对于预防功血崩漏具有重要意义。戎志斌,主任医师,拥有中医学博士及博士后学位,在中医领域造诣深厚。他擅长诊治多种内科疑难杂症,包括不孕症、乳腺结节、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早衰等妇科问题,以及弱精症、少精症等男科难题。此外,他还精通肺部结节、甲状腺结节、胆囊息肉的中医治疗,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中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