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体检有结节息肉和囊肿,哪个最危险有何区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

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视体检,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还能能及时发现潜藏在身体上的疾病。相当一部分人的检查报告中有所谓的结节、囊肿、增生以及息肉等,这让他们很是担心,最害怕发展成肿瘤。

那么结节、息肉和囊肿到底是不是肿瘤?该不该手术切除?小编来一一为您解惑。

甲状腺结节是最常见的,其实一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不必太担心,也不需做特殊治疗,此类结节质地软,表面比较光滑且边界清楚,能跟随着吞咽上下活动。

甲状腺结节在1~4厘米之间需定期做复查。

若结节活动性差,检查时显示血流量大,需进一步做穿刺活检。

还有一种情况需值得提醒,即使是良性的结节,但结节大,已经压迫气管周围器官,需立刻手术切除。

肺小结节可能是肺结核或肺炎,还有可能是以前曾经患过肺结核留下的疤痕。

大部分肺部小结节属于良性的,特别是小于6厘米的,不必太担心。但直径超过8厘米时,最好重视起来,因为该种情况发展成肺肿瘤的几率极高,需每3个月做一次随访,有必要时系病理活检来诊断。

医院做体检时是乳腺增生,通常情况下不需做特殊治疗,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很多女性乳腺增生出现周期性变化,和其内雌性激素水平有关。还有精神压力过大、总是穿太紧的内衣以及情绪波动大等也会引起乳腺增生。

通常情况下,胆囊息肉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只有极少数人可出现上腹部不适。

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和真性息肉,只要直径小于一厘米且没有症状,就不用做特殊处理,每6个月做一次B超检查即可。但若是真性息肉,直径超过一厘米,胆囊壁增厚超过4毫米,做B超检查时发现细胞中有血管,同时伴有反复的腹痛以及结石,需手术切除。

肠息肉分为腺瘤性和炎症性的,前者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极高。

一般良性肠息肉发展到恶性需15年以上,只要早发现,及时手术切除,一般就不会有特别严重的问题。对于小于2厘米的息肉可用电子结肠镜进行电凝切除。但肠息肉有很高的复发率,即使手术切除后也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大部分肝囊肿属于先天性的,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肝脏良性的病变。它生长速度极慢,大多数人并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做检查时才偶尔被发现。

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不需做任何治疗,但医院做B超复查。若在5厘米以上,应手术切除。

最后想告诉大家,当体检报告上出现“囊肿”、“结节”、“息肉”这些看上去有点吓人的名字时,不要太惊慌和焦虑,其实大部分都是属于良性的,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极低。但也不能放任不管,需定期做复查,若出现身体明显的不适感,且息肉、胆囊或结节有所增大,需听从医生建议用药或者手术治疗。

各类商务合作,欢迎来电洽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