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医小课堂胃里长ldquo肉肉 [复制链接]

1#

57岁的祝阿姨因腹痛1周入院,入院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检查中发现胃体多发息肉,医生对祝阿姨进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术后经综合治疗,患者症状好转。

胃息肉,到底是个什么“肉”?

胃息肉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乳头状突起,多是由胃黏膜异常增生而来。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镜检查、胃肠钡餐造影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像祝阿姨就是在胃肠镜的检查中,发现了息肉的存在。

胃息肉是常见的一种胃病,大多数胃息肉没有特殊症状。但是胃息肉会合并胃炎,胆汁反流等,会出现一系恶心,嗳气,烧心,腹胀等不适情况。

三种主流“肉”,各有各的特点

胃息肉并不是“品种单一”的一种“肉”,而是分为不同类型的。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胃息肉主要有下面几种:

1、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最常见的息肉,一般直径都小于0.5cm,扁平无蒂,表面光滑。

特点:这种息肉在健康人和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病人中常常发现,在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病人中出现率更高。胃底腺息肉的癌变的风险几乎没有,只有在非常少见的患有家族性息肉病的病人中,胃底腺息肉有癌变的风险。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也是胃常见息肉类型。这种息肉是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息肉一般生长在胃窦部,而且常常多发,形状大多为半球型,表面可以光滑,也可以有充血水肿,息肉的大小不一,有些可以很大。

特点:这种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率,发生上皮内瘤变几率为5-19%。

3、腺瘤样息肉:这种息肉也常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中发现,息肉一般是圆形的,可以有蒂,也有些扁平息肉。

特点:这种息肉常常伴有黏膜细胞的化生,有很大的癌变风险。这种息肉的风险与息肉的大小有关,如果直径超过2cm的息肉,癌变率则在50%以上。

不同的“肉”,不同的处理方法

胃镜检查发现息肉,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治疗。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以切除胃息肉,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病变,完全不需要特殊处理。

那么,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案呢?依据上述对胃息肉的分类,不同的“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总的原则就是:有癌变风险的息肉,必须及时摘除,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胃腺瘤性息肉

第一,胃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最可能转为癌症的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所以如果活检提示腺瘤性息肉,最好及时切除,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息肉恶变的风险很高。

第二,直径大于1.0厘米的息肉

最好及时切除,因为越大的息肉,恶变的风险很高,而且除了癌变以外,直径较大的息肉,甚至能导致出血,梗阻。

第三,体积不断增大的息肉

息肉刚开被发现的时候很小,但是在动态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体积不断增大,这个时候,最好也要及时切除,因为如果是良性病变,几乎不会有形态上的变化,但是对于有恶变倾向的息肉,体积则会不断增大。

现实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胃息肉,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进食腌制和烟熏的食物,吸烟饮酒,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等。因此在生活中,应当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息肉的发生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