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学科普ldquo息肉rdqu [复制链接]

1#
人们总是闻癌色变,但癌症、肿瘤并不是一瞬间长大的,而是由一些常见的息肉、结节演变而来,发现这样的“病块”及早诊疗,清除隐患,才是最佳选择!

『息肉』

即人体内多余的赘生的“肉”

一般生长在体内空腔脏器由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

比如:大肠、胆囊、胃

大肠息肉

有什么症状?

小息肉:几乎没有症状,通常在肠镜检查时被发现。

大息肉:一小部分患者可出现便血、便秘、腹泻腹痛、大便性状改变、大便习惯改变等。

是否有癌变风险?

非肿瘤性息肉(炎症性、增生性、错构瘤性息肉)一般不易癌变。

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有癌变风险。

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

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

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

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息肉的数量、直径大小在『内镜检查』报告中会提到。而息肉是否属于『腺瘤性息肉』,只有『病理检查』报告才会告诉你,所以一定要关心病理结果。

如何治疗?

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部分病人在做肠镜发现大肠息肉时,便可“先斩后奏”直接切除,再送病理检査确定类型。还有一部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先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胆囊息肉

有什么症状?

胆囊息肉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常在B超检查中发现。少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右上腹不适,多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是否有癌变风险?

胆囊息肉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常在B超检查中发现。少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右上腹不适,多在油腻饮食后出现。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在1cm内基本没有癌变的可能,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96%以上的胆囊息肉无需手术也能消除,消除后自然不会癌变!

如何治疗?

大部分较小的胆囊息肉,没有症状则暂不需要治疗。

一旦胆囊息肉呈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则建议切除胆囊:

1、息肉数量只有1个,直径大于1厘米

2、复查观察过程中体积增大

3、胆囊息肉伴有临床症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或无蒂

4、B超、肿瘤标志物、CT等检查结果提示恶性可能

区别于胃肠道息肉,胆囊息肉难以直接做病理检查判断其性质,更多需要靠B超、肿瘤标志物、CT等检查来综合判断。当符合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切除胆囊。

胃息肉

有什么症状?

胃息肉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常在胃镜检查中被发现。伴有其他胃肠道疾病时会出现如胃痛、腹胀、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严者还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

是否有癌变风险?胃底腺息肉:可能与长期口服抑制胃酸的药物有关,癌变率不到1%。增生性息肉: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有关,癌变率1%左右,息肉长大后癌变风险会增加。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直径大于2厘米的绒毛状瘤性息肉癌变率最高可达40%。以上胃息肉的类型,依然要在做胃镜时取一小块组织做『病理检查』后才能得知。如何治疗?胃体上的息肉可以长得很大而不被患者察觉,多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胃息肉有恶变的“潜能”,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生。对于直径<0.5厘米的胃息肉,少于两个可直接活检钳摘除;对于直径<2厘米的胃息肉,需要切下来送病理科鉴别病理分型;对于直径>2厘米的息肉,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常需要住院治疗。

END

编辑:梁莉责任编辑:吕娟璧监制:吴宗医院宣传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