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0.html9月上旬,医院消化内科专家门诊接待了谷先生,诊室里,谷先生用手摸着腹部,表情凝重地说,我这几个月没有食欲,有很明显的腹胀,饭量比以前减少了很多。为了查明腹胀原因,在专家的建议下,谷先生接受了胃镜检查。检查结果令谷先生大吃一惊,报告上写着:胃体见一枚息肉,大小约1.5×1.5×2.5cm。似鸽蛋大小的东西长在胃里,难怪吃点东西就觉得饱了。
那么,胃息肉到底是什么?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表面的宽基底或带蒂的良性突起状乳头状病变组织。
胃息肉通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是通过X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被发现。胃息肉发生炎症时,则有胃炎样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胃灼热、腹泻等。息肉发生在贲门部时有吞咽阻挡感。发生在幽门管时,容易出现幽门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腹痛腹胀加重伴呕吐。息肉有溃疡或癌变时可出现黑便和呕血。胃息肉很少有阳性体征,合并炎症时上腹部可有压痛,出血多者有继发性贫血表现。
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胃息肉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组织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见,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2%。
2.腺瘤性息肉: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无明显增生,肌纤维无分散现象。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率更高。
我国是全球胃癌高发国家之一,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21/10万和25.88/10万,分别居于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第4位、第3位,同时明显高于全球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平均水平。
所以,胃镜检查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情况下,胃组织未见疾病或损坏时,一年做一次为宜,若出现胃部疾病,则需根据情况,遵医嘱进行复查。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谷先生在我院接受了胃镜下息肉切除术。手术由内镜诊治中心副主任王健亲自实施。由于手术不在腹部开刀,只通过胃镜深入胃中将息肉切除,术后,谷先生恢复很快,一周后复查胃镜显示,手术创面愈合良好。此时的谷先生腹胀感消失了,食欲也有了很大改善,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发现息肉不要怕,及时诊疗帮助大。中国医院沈阳医院真诚为您提供适度、适宜、舒适的健康解决方案。
内镜诊治中心特约专家
郭瑾陶
中国医院
内镜诊治中心及消化内镜治疗病房副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大肠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内镜学会超声内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内镜设备研发组秘书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NOTES学组委员
SCI期刊EndoscopicUltrasound主编助理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
总影响因子60.,中文论文8篇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树朋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讲师
中国医院在职医生
擅长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溃疡、胃间质瘤
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镜下诊断
擅长息肉切除、消化道出血止血、早癌筛查等内镜微创技术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
影响因子分别为5.和2.
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内镜诊治中心副主任
王健
主治医师
毕业后从事消化内科和消化内镜工作。
擅长胃镜、肠镜、息肉高频电凝术、息肉EMR切除术。
对黏膜下病变的超声胃镜诊断亦有较多体会
以共同作者发表SCI一篇。
预约电话
健康管理中心VIP-转
内镜诊治中心:-转
来源:内镜诊治中心武捷
医院地址
沈阳于洪区沈北西路号
交通指引
地铁2号线(航空航天大学站)-
路支线公交车-盛京医院医院站下车
一站式服务电话
-转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