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定期体检,很多人一不小心检查出了“息肉”!俗话说:“肠健康,才能常健康”,很多人看到肠镜的体检报告上打着“肠息肉”诊断后,都会感到恐慌,害怕自己和肠癌相遇,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肠息肉!
肠息肉是什么?
息肉其实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肠息肉就是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通常因小肠镜不在常规检查范围,且小肠息肉发病率低,所以我们所指的肠息肉是指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分布在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如果肠壁内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大肠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①饮食性因素: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②胆汁代谢紊乱: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肠息肉的生长,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③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④炎症刺激:肠息肉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状肉芽肿,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腺体阻塞,粘液潴留而发病。⑤其他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冠心病、癌症放化疗患者、肥胖患者发生率较高。周俊翔医生认为,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
长了息肉会有哪些表现?
大多数体积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只是在肠镜检查或腹部手术时候发现;当息肉长大后可能有以下表现:1.便血:最易与痔疮混淆,肠息肉的出血常是混杂在大便中的,呈暗红色;痔疮引起的便血多是在大便后滴血,血色为鲜红色;2.大便习惯改变:可有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或出现便秘,不明原因的便秘和腹泻交替反复出现,并伴有腹痛;3.大便性状改变:息肉压迫粪便,大便形状会变细,或是出现扁形,中间有凹槽,有的还会出现血痕。
肠息肉有哪些危害?
肠息肉最大的危害在于肠息肉有潜在转变为癌的可能性,大约有95%的大肠癌就是肠息肉转变而来的。但恶变的息肉还是占极小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生命的威胁,所以不需要太紧张,肠息肉转变为癌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息肉有癌变可能,一般建议一旦发现肠息肉,都要切除并做病理检查。大量研究证明:如果有1人得了结直肠癌,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结直肠癌的概率是常人的2-3倍。而没有经过治疗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10~20年的癌变几率是%!
我们要怎么发现息肉呢?
结肠镜检查是在无症状时发现息肉的最好的办法。肠镜是一个带有摄像头的软管子,可以进入我们的大肠,从肛门一直看到回盲部,医生可以清晰地看见肠粘膜的微小病变;加上放大、染色、取检等功能,可以判定息肉的性质。因为息肉和大肠早癌基本没有症状,因此我们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一定要及早做一次肠镜。对于高危人群,比如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烟酒嗜好、肥胖、缺乏运动、久坐、熬夜、炎症性肠病、长期有肠道症状者,更要提前筛查。而对于有大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粘液便、黑便、脓血便、腹痛等症状者,需要立即肠镜检查,一刻也不能等!
长了肠息肉要怎么办?
发现结肠息肉要及时做切除治疗。息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数目也会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的临床症状。所以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肠癌。免责声明文字来源: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图片来源: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做处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