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诊之后,这位焦虑抑郁阿姨的胆囊息肉不见 [复制链接]

1#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69.html

年1月30日的这一天,门诊上来了一位67岁的阿姨,我问阿姨怎么不舒服?阿姨面无表情地看着我说“口干1个月了”,然后就不再说话,接着便伸出手放在脉枕上等着号脉,看着阿姨的神情和姿态,笔者心里便有了初步判断—情志病。

阿姨主因口干1月余就诊,口干渴,欲饮热饮,晨起后自觉上牙龈冒火憋胀感,服清热类中成药无效。眼干涩,耳鸣,右胁部胀满位置不固定,入睡困难,食少纳差,二便正常。2年前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至今仍服用抗焦虑药和安眠药。舌淡,苔白厚,舌中焦*,脉缓滑。根据阿姨的状态,辨为少阳湿热证,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开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加了清热利湿、活血理气之品,7剂。

听见阿姨操着一口地道的山东口音,笔者便开始跟阿姨唠家常:问阿姨老家是哪?退休前做什么工作的?平时肯定有不顺心的事吧?这样问一个是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以便赢得患者的信任;另一个原因是可以从患者交谈的内容中清楚患者的心结,以便对证下药;还有就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给积压已久的情绪一个发泄的出口。

2诊反馈服1剂药即觉好转,口中不觉冒火憋胀感,已能戴上牙套,无耳鸣。但从第2剂药后即腹泻,每日3-4次,粪便呈粘条及泡沫状,泻后未觉不适,反觉轻松。近1月因与儿子儿媳就孙子教育问题产生分歧,心情急躁,睡眠不佳,心率明显增快,最高次/分。听完阿姨的叙述方知,阿姨的心结在于儿子儿媳对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认同,自己当了大半辈子老师,本想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自己孙子身上,无奈不能遂愿,于是产生无力感。接下来便着手开导阿姨,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念,只要不往歪处走,就随他们去吧,刚好落得清闲呢。关于腹泻问题,主要考虑是排病反应,泻后未觉疲乏反觉畅快即是明证。体内湿热需要出路,大便刚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出路,这次再加上几味安神的药和生姜即可。阿姨很认可这样的开导和解释,连声道谢,便去抓药了。

3诊时反馈睡眠问题明显改善,近期未出现入睡困难,耳鸣未发作,左眼干涩明显减轻,眼睛分泌物明显减少,就孙子教育问题已作出妥协,与儿媳关系明显改善。但是仍口中干涩,说话时口角即出现白色泡沫,欲引热饮。并且口中冒火感再次出现。仍晨起腹泻,晨起心动过速,食纳不佳,小便正常,柴桂姜合五苓散7剂。

4诊反馈口干稍改善,入睡困难明显改善,心情明显较前愉悦,仍腹泻、心悸,食纳不佳。升阳益胃汤7剂。

5诊反馈口干明显减轻,口中已开始分泌唾液,自觉口中滋润,说话时口角已无白沫,晨起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睡眠明显好转,较前容易入睡,仍觉上牙龈肿胀,带牙套时觉憋胀束缚感,局部无红肿。此时查看舌苔发现厚苔已明显较前变薄,舌中部焦*已消退,麻*升麻汤7剂。

6诊反馈已不口干,已无腹泻,上牙龈憋胀感明显减轻,睡眠明显好转。继服麻*升麻汤7剂。

7诊病情平稳,继服上方。

8诊反馈状态良好,患者自觉基本已无大碍,问能否停服抗焦虑药,查其舌前外侧苔黑。我解释道,这个需要其与精神科医师自行商议后决定,但目前服用中药刚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能贸然停用西药,否则很容易出现撤药反应。便嘱患者西药事宜自行咨询精神科医师,中药方面可两天服1剂,加配耳穴压豆疗法,5天换一次耳豆。

9诊见舌前外侧黑苔已消退,方子调为逍遥散。

10诊反馈再次出现右胁胀痛不适,左眼角可见红色突起,左侧面部肌肉自觉跳动。查看舌苔较前稍厚,麻*升麻汤。

11诊阿姨反馈目前周围的人都说自己气色大变,比之前精神多了,胃口也好了,体重比刚来就诊时增长了7斤,体检时发现多年的胆囊息肉也不见了,中药简直太神奇了,并且把之前的体检报告拿出来给我对比着看,还叮嘱我要好好总结她这个案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并且现在抗焦虑药也减半了,最终目标是完全停用西药,言语之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胆囊超声对比

我知道阿姨这个案例还没结束,很有可能还会复发,王道无近功,后续治疗任重而道远。但是我更明白,对于此类患者来讲,对未来的希望至关重要,衷心希望阿姨能一直开开心心,笑对人生每一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