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暖内衣、羽绒服、小家电冬季销售市场前景联商
据南京扬子晚报消息 一位市场老总坦言,商家从来是希望夏天越热越好,冬天越冷越妙,去年的“暖冬”让一些厂商心有余悸,已经临近11月份,今年的冬季市场又当如何?近日采访了这些热点。
保暖内衣:500牌子“炒概念”
三层保暖、塑身、美体……每年都要换个“面孔”上市的保暖内衣,今年仍在上演“炒概念”。金桥市场保暖内衣批发大户介绍,今年又一下子涌出了多个品牌的“毛缎面料”保暖内衣。他告诉,目前保暖内衣市场大大小小约有500多个牌子,有几家专业内衣品牌,再有几家广告做得响的知名品牌,剩下的就是各地“跟风”的小牌子了。保暖内衣虽只有一季市场,风险大,但利润相当高,有厂家就跟他说过,上半年做棉毛产品,300吨都及不上一个冬天做3吨保暖内衣的利润,巨大的利润让众多厂家都想挤进来“分一杯羹”。500多牌子不一定都有自己的生产厂,一次代理商去广东某厂进货,就碰到了几个品牌的厂家代表,都是这个厂生产的。因此大品牌有什么新的产品推出,众多小品牌也就一哄而上,跟着炒作。但风险也大,到了年底转暖还有库存的话,往往承诺不跳水的厂家也会价格跳水。今年市场上前年和去年的老款,已从最高时的200多元降到100元左右,最低的甚至只卖40多元一套。但有时候厂家的损失就转嫁到了他们这些代理商身上。另一位做保暖内衣的老板颜荣华说,今年各厂家比去年减少了15%—20%的产量。但据他们估计,今年如果不是太冷,不管概念多新,一过元旦,保暖内衣又要开打价格战了。
羽绒服:厂家谨慎在观望
羽绒服这个冬令商品今年一年到头都在卖,光太平商场到目前就卖了2000万元,在这种频繁的反季销售下,如果上市新款不是特别出彩,肯定会受到低价旧款的冲击。一家商场羽绒服卖场的负责人向介绍,已快到11月份,虽然一些大品牌的羽绒服新款已经出来了,但大多数厂家还在观望。去年不少厂家积压了大量库存,反季销售就是在通过低价跑量的形式消化这些库存,以致有人戏称“少吃一两只鸭子就可以买一件羽绒服了”。一些小企业掉头快,而作为市场领头羊的几个大企业却是尾大不掉,今年能否赚钱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天气了。但她也很乐观地说,羽绒服今年在面料翻新和时装化上有创意,波司登采用美国杜邦的面料,有的还用上了绣花面料,为了避免价格战覆辙,羽绒服可能会有精品化、时装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小家电:保健节能成亮点
虽然不到最冷时分,几家家电卖场的取暖器已经动销。一位厂商告诉,今年的取暖器的发热材料有了创新:称作“暖霸”的红外线取暖器据称还可以保健,而“碳素纤维”为原料的则宣称可以节能,1200瓦就相当于2000瓦,比较适合单位和大型会议室使用。五星负责小家电的路经理说,居民的消费习惯是10月份就开始动销冬季家电,冬季家电销售时间不短,去年下来光取暖器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两千万,今年六个卖场加批发,估计还有突破,现在卖场里冬令家电铺天盖地,“粮草”充足,估计气温一降下来就会进入冬令销售旺季。(马燕 薛蓓 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