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奋力赶超的春天——写在市第六次*代会召开之际
时间的脚步催人奋进。2012年的春天,即将开幕的市第六次*代会,将奏响衢州今后五年前进的号角:矢志奋力赶超,努力把衢州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绿色腹地、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形神兼备的人文生态城、和美富庶的民生幸福城和开放包容的活力创业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回首7年前,市第五次*代提出 跻身全国百强城市 目标,衢州迈向小康社会的步伐坚实有力。为了实现富民强市的梦想,市委市*府实事求是、务实创新,从全省发展大局来定位衢州的发展,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战略的内涵,探索符合衢州实际的发展之路。深入实施 创业创新、富民强市 总战略和工业立市主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务实奋进,圆满完成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促进了衢州经济社会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7年来,衢州科学发展的轨迹清晰可循,书写了一幕幕华彩乐章。市委市*府确立了以产业高端化引领和推动衢州经济转型升级、以工业经济新飞跃作为转型升级主战场和主领域的决策部署,完善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联动推进的区域发展总布局,推动衢州经济巨轮稳健前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280.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90.29亿元;财*总收入和地方财*收入分别达到95.02亿元和57.57亿元,是2004年的3.7倍和3.4倍。全市城市化水平从34.8%提高到44.1%,中心城市功能日渐完善、首位度不断提高。农村面貌变化明显,全面完成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任务,全市累计减少低收入农户65%,农民人均纯收入7年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全市预算内民生事业支出累计达364.9亿元,连续7年在财*支出中占比2/3以上,民生满意度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文化名市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经济与生态互促共赢,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安全生产连续6年实现 三个零增长 ,连续6年被省委、省*府命名为平安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列。*的建设不断加强,广大*员和干部队伍显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全市人民感同身受:过去的7年,是我市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如果说,过去的7年是衢州在不断自省中寻求科学定位、在转型中突破发展的7年,那么今后的5年,必将是站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崛起的5年。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问题和差距:经济总量偏小、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工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较弱,对区域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城市能级不高,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不强
破难题不容自满懈怠,缩短差距唯有奋力赶超。未来5年,是衢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的关键时期,是爬坡过坎、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重要关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如何选择新的突破口、参与区域的合作竞争,紧紧抓住 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 建设机遇,催生内在动力,发挥生态、区位、资源等禀赋优势,后发崛起,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等,课题重大,任务繁复。审时度势,务必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在应对挑战中突破风险、破解难题中创造机遇,以争得衢州科学发展的*金期。
放眼周边,对接融入全省大局,建设 两地三城 ,实现富民强市,将把衢州引向一个新的制高点,拓开一方新的向上空间。*的坚强领导,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无疑是最强有力的保障。
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新的起点上,眺望衢州未来发展,令人心驰神往!这个春天,衢州再出发!向前,前景将更加辉煌灿烂!
(本报章卫平)
:徐月明
相关新闻:
· 市委*法委部署*代会及“两会”期间维稳工作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