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胆囊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要切除有病的胆囊。医院的普外科病房里,胆囊切除术已成为仅次于或和阑尾切除术一样常见的腹部手术。
许医院检查后得到的第一建议往往都是:建议切除胆囊
那切除胆囊后,人的健康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此小编访问了多个论坛去寻找切除过胆囊的患者术后回馈,结果发现有很多人切除胆囊后,效果并不好,有的甚至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这是一位胆息肉患者,0.6cm息肉切除后
胆结石患者,切除息肉一个月后,疼痛
胆结石患者,切除息肉后,表示后遗症影响生活
胆囊切除后得了很多后遗症
类似的反馈还有很多很多,从中可以看出,切除胆囊这件事,并不是一定像医生所说的,毫无风险,没有任何问题。
人体身上并没有什么“非必须器官”每个器官都是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进化保存下来的,即使是人们动不动就切除的“阑尾”
胆囊的作用是什么?“胆囊兄,你的功能是什么?”
胆囊兄:我负责帮忙存储胆汁。
那胆汁是哪位老兄分泌的呢?
从上图就能看出来了,
胆汁是肝脏兄分泌的,
只是让胆囊兄来存储一阵子的。
所以,胆囊只是起储存和浓缩功能,切除胆囊后原来胆汁分泌量没有明显变化。打个比方,胆囊就相当于水库旁边的一个小池塘,库容增加了也可以让池塘灌满水缓冲一下水库的容量压力,用土把池塘填了也不会对水库产生明显影响的。
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胆囊只是起到暂时储存胆汁的作用,反过来胆囊起到调节胆汁分泌的作用。
胆囊切除以后,它的作用就由胆总管代替了,除了术后短期会有进食高脂饮食后部分患者容易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外,其余较少不适,而且一般经过1年后,多数患者的腹泻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而消失。
胆囊起到调节胆汁分泌的作用,胆囊切除以后,它的作用可以由胆总管代替,一般不存在作用缺失的问题。
切除胆囊的后遗症?拉肚子和肚子胀
这个最常见,就是因为胆汁不停地往肠子里面流,不按照需要。而胆汁经常刺激肠道以后,就去让你拉肚子;因为它没有按照需要供应,在需要的时候反而胆汁不能来帮忙消化,所以就会肚子胀。
胆汁容易有反流
这个也很常见,做个胃镜经常会发现胆汁反流性胃炎。这也是因为切了胆囊后,十二指肠液反流会增多,有时候还会导致反流性食管炎。
容易有胆管结石
胆囊切完后,连着胆囊的胆管容易变粗变形,这样胆汁排得就不是很畅快,容易长结石。
胆囊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完后,有一个叫做Oddi括约肌的东西可能活动会不好,会让你有肚子痛等等不舒服,但是检查下来又是正常的,往往就是它了。
更容易得结肠癌
胆囊切完后,胆汁中次级胆酸的含量和比例增高,而次级胆酸具有致癌或帮助致癌作用,所以肠癌的发生会增加,但不是说一定会得,增加的只是几率,并不是你会得,而且和胆囊癌比起来,这个好多了。所以,切了胆囊确实对身体有些坏处,最常见的可能就是拉肚子、肚子胀。
不切胆囊,胆囊息肉怎么办?我相信,这应该是很多患有胆囊息肉的朋友们最
本期受访专家
可能大部分拿到体检报告看到“结节”两个字都会心里一颤,“结节”到底是什么?需不需要动手术?
不得不说年,大家变得更注重体检,与此同时,“结节”“增生”“息肉”“囊肿”等检查结果也频繁出现在体检报告上。看到这样的“异状”,大家多多少少心里感到不安,担心自己的身体从小问题发展成大病痛。今天,就一次性讲清楚——结节、增生、息肉、囊肿的来龙去脉!
结节:看良性还是恶性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结节。据统计,全国已经有超过1亿的肺结节患者。
然而身体内的结节喜欢“藏东藏西”,加上它们体积小、摸不着也看不到,藏到肺、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位置也没人发现。等到体检,结节才慢慢浮现。
01
乳腺结节
程度:90%以上是良性,恶变的可能性不高。
检查手段:医院通过彩超、钼靶照相、核磁等检查,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
警惕人群:爱穿紧身胸衣、爱生闷气、内分泌失调者。
02
甲状腺结节
程度:95%以上是良性。
检查手段:进行彩超、CT、造影检查,一年复查一次即可,一般无需治疗,一旦发展到压迫气管与周围的组织时,就要参与治疗。
警惕人群:女性、低碘饮食者、有家族遗传史者。
针对一些较为明显的结节,我们可以自行判断它是良性还是恶性。
医院甲乳专家杨元表示:良性结节摸起来与鼻尖或嘴唇的感觉相似,有清晰的边缘,可移动;而恶性的则比较结实,与额头类似,边界不清晰且形状不规则,位置较为固定。
甲乳专家-杨元指出:良性结节坚持2~3个月复查一次;若无明显变化,可一年一次;若引起疼痛症状,则考虑手术切除。恶性结节应尽快切除。
增生:及时排查其病理性
增生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它是一种由于细胞有丝分裂活跃,导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事实上,生理性的增生基本上不需要治疗,而病理性的则对身体的影响较大,但不一定会发展成癌。01
骨质增生
不少人发现自己的关节处长出了“骨刺”,动不动就疼痛,令人“恨之入骨”。其实,这个“骨刺”可能对身体害处不大,反而有益。
“骨刺”即骨质增生,它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表现,尤其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容易产生。不良姿势、运动损伤等会影响关节、韧带和肌肉等组织,使之不稳定,并发生退行性疾病。
骨质增生的出现,正是关节的自我保护行为,以此保持稳定。如果发现有严重的关节肿胀、疼痛,则要警惕骨质增生症,并及时就医治疗。
02
乳腺增生
洛阳三院(医院)甲乳专家-杨元介绍,80%的女性都会出现乳腺增生的情况。一般来说,乳腺增生大多是生理性,主要由内分泌激素紊乱引起,不需要过多治疗,平时注意调节生活作息、饮食习惯以及情绪,必要时可结合药物治疗。
甲乳专家杨元强调:乳腺增生约有2%~3%的可能发生癌变,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的癌变率高出3~5倍。所以,持续性出现乳房胀痛、肿块,可能需要进一步做检查,以防恶变。
息肉:定期检查,以免复发
从鼻腔、肠胃、子宫等位置,粘膜上莫名其妙覆盖着一块或多块“肉”,这些多出来的“肉”,正是息肉。
医院普外科主任苗景玉表示:息肉的生长速度缓慢,且大多一开始只有绿豆般大小,不易被发现。最常见的大肠息肉,它是息肉家族中较为凶险的,可能会出现恶变,最终发展成大肠癌。若在检查中发现,要及时切除,并定期做肠镜检查,以免复发。
还有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则更要当心,这种息肉易发生癌变。
普外科主任苗景玉指出:胆囊息肉可能会伴随腹痛,算是一种良性肿瘤。若息肉的直径在1cm以下,则无需做手术,1~2年内进行一次B超检查即可;超过1cm则立即切除,以防癌变。
建议大家,低中风险的息肉在切除后,1~3年内要进行复查,而较为严重的息肉状况,则3~6个月就要复查一次。
囊肿:基本不需要处理
有人一听到“囊肿”,就误以为它与肿瘤是一家。事实上,囊肿与肿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差之千里,根本就不一样!
囊肿是由于遗传、感染、外伤、寄生虫等原因,而导致的一种良性病变。大多数囊肿对身体无害,不需要经过处理,只要定期观察或复查即可。
宫颈囊肿:体积较小且无异状时,多注意卫生就好,无需处理;体积变大且同房出血,则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或做切除手术。
卵巢囊肿:分为卵巢*体囊肿和卵泡囊肿,前者一般在怀孕4个月后自然消退;后者大小低于5cm,只需多观察。
总而言之,一旦囊肿影响正常的脏器功能,应手术切除,或采取无水酒精硬化疗、穿刺抽液的方式,将囊液排出。
▌来源:未央健康▌后期美工/排版/编辑:医院普外科你痔疮?这么巧,我也是!洛阳三院普外科[日间微创病房]健康科普关于慢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的18个问题,你必须了解《我叫息肉,是癌的近亲》一封来自息肉的认罪书
洛阳三院普外科[息肉]健康科普第二期我是息肉,很可能变成癌丨洛阳三院普外科[息肉]健康科普第一期痔疮,其实是个神仙下凡的故事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良性还是恶性?这项检查最准确!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以下几种情况警惕息肉癌变好好的乳房,怎么就得了乳腺癌?史上最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来了~
想了解更多普外科疾病咨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咨询专家、预约挂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