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or肠道病,如何区分?
1、疼痛部位不同
一般认为肚脐水平以上、剑突(两侧肋骨下缘在胸部正中间交界处,突出的一块软骨)水平以下的中上腹部疼痛,多为胃痛,胃病可能较大。但要注意的是,从部位上区分胃痛不太准确,像胆囊疾病、胰腺炎等也可能出现中上腹部疼痛。而肠有大肠、小肠,它们分布在整个腹部,疼痛的部位也不固定。比如:个人胖瘦、结构差异等,即便是同样的疾病,出现疼痛的部位也可能完全不一样。2、症状有异
胃病引起的疼痛通常是钝痛、绞痛,让人坐立难安的,且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反酸烧心、嗳气、打嗝等,常发生在进食后。而肠道病以痉挛性的疼痛为主,一阵阵发作,无规律,可能会伴有便意或排稀便等症状,有时排完后不适症状会缓解。举例来说,胃溃疡饭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积食感;十二指肠溃疡会在空腹时出现疼痛,吃点东西会缓解,且常伴有反酸感。若无法鉴别是胃不舒服还是肠道问题,最好到消化内科进行检查,明确诊断,有需要时,可遵医嘱做胃镜、肠镜检查。胃肠道疾病虽然常见,但若是任其发展,也可能形成癌症,特别是以下几类疾病:这些胃肠道疾病,可能发展成癌症
1、3类胃病易变癌①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但其发展为胃癌,中间还要经过肠化生、异型增生两个阶段。总的来说,萎缩和肠化生虽有一定的癌变率,但癌变过程比较长,癌变机率也比较低;但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致异型增生,癌变率就明显增高;由轻度异型增生到中度再到重度异型增生时,癌变机率更是快速上升。②胃溃疡: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有一层黏膜保护屏障,能够保护胃粘膜不受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腐蚀。但当一些因素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导致胃组织受损时,就可能形成了胃溃疡。
如果胃溃疡反反复复,也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典型增生,从而有癌变的风险。
调查显示,胃溃疡患者有2%-3%可能会成为胃癌。其中,直径在2厘米以上的溃疡患者,癌变可能性更大。
③胃息肉:胃息肉主要分为两大类——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也被称为“癌前病变”,癌变率高达10%-30%;而若增生性息肉长大,还伴有消化不良、腹痛等不适症状,甚至便血,癌变几率就比较大了。
另外,若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转变成恶性肿瘤的风险可高达50%!出现以上三种胃部病变,一定要积极治疗、随访复查,以防癌变的可能。2、2种肠道病易变癌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不管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是年轻白领,都属于高发人群。以下两种肠道问题更需提高警惕:①慢性大肠炎症:
癌症的产生与炎症因子的长期刺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当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长,在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就容易形成息肉,增大癌变几率;若伴有溃疡,不仅患者痛苦,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更是常人的30倍!②结肠息肉:
有数据显示,90%左右的肠癌都来自于肠息肉病变。大肠息肉可分五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另外息肉数量越多、体积越大,癌变几率越高。胃肠疾病筛查套餐包含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的检测及胃肠镜检查适合胃肠道疾病的早期筛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套餐详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