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著名音乐人、制作人、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高晓松的新节目开播,高晓松手部贴胶带出镜,他在节目中表示刚做了肠息肉手术,并呼吁大家要多锻炼、多减肥,少胡吃海塞——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医院大内科兼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长青教授介绍,肠息肉在门诊中并不少见,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
高晓松在节目中认为自己得肠息肉是“因为疏于锻炼,也是因为胡吃海塞”。那么,肠息肉与饮食和运动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杨主任回答说,肠息肉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其中之一是遗传因素,这是一种先天性的、家族性的因素。有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即使在饮食等生活方式上非常注意,可能也无法避免息肉的生长。而在非遗传因素中,饮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没有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来说,如果日常嗜好“荤食”,饮食结构偏向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就容易成为肠息肉生长的“温床”。另外,运动量太少,便秘等情况下,在肠道内蓄积的粪便可对肠道形成一种长期的慢性刺激,从而诱发息肉。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晓松现身说法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和运动以预防肠息肉,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肠道炎症也是一个诱发肠息肉的主要因素,如患结肠炎、直肠炎等炎症的人群,由于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息肉生成。
怎么发现肠息肉?
高晓松是在体检时发现肠息肉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才能尽早发现肠息肉呢?
杨主任指出,绝大部分肠息肉是没有症状的,偶有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因此要想尽早发现肠息肉,体检时接受肠镜检查是最好的办法。由于肠息肉与年龄呈正相关,他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年度体检时应该做肠镜检查。医生通过肠镜可观察肠道黏膜,发现息肉,并获取病理活检样本。
肠息肉一定要手术吗?
高晓松接受了全麻手术切除肠息肉。而生活中有不少人惧怕手术,却又担心“不做手术会不会癌变”?那么,发现肠息肉,是否一定要手术呢?
杨主任介绍说,前面已经提到过,做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可以同时取病理样本活检。这是由于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的一个新生组织,不做病理无法确定它的性质。而常见的肠息肉主要有肠道腺瘤、炎症性息肉、错构瘤、增生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最为多见,属癌前病变,有可能在5~10年内发生癌变。所以在检查中明确病理类型非常重要,关系到后续治疗方案。
根据病理结果,医生会建议患者如何后续治疗。如果是炎症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可以暂时不干预,定期复查。但这几种情况下应尽早手术:老年人的肠道息肉、肠道腺瘤、直径在2cm以上的息肉,或是虽然小但是生长速度较快的息肉,或者息肉虽小但基底部很宽泛的。
杨主任指出,目前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已经是一项临床应用广泛、成熟的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在无痛条件下做内镜微创手术,术后观察24小时即可出院。像高晓松这样,上午手术、下午出镜工作,并非天方夜谭。
他特别提醒内镜手术后的患者,不要以为开好刀就“一了百了”,不再重视。应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复查随访的时间。对有绒毛成分的腺瘤,3~6个月即应该复查肠镜。一般的管状腺瘤,无上皮内瘤变者,1年左右复查即可。
专家简介
杨长青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擅长肝、胆、胃、肠疾病的诊治;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经验丰富,熟练掌握消化内镜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包括胃镜、肠镜、小肠镜等。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周四下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