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慢性胃炎为什么总不好
TUhjnbcbe - 2021/2/6 10:34:00
江苏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06.html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一端有鞭毛的螺旋状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溃疡中占80%-90%;在胃炎中,成人占40%-50%,甚至占有更高的比例,都是细菌感染所致。

没有症状=没病么?

答案是否定的!

没有感觉到不适症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

真正患上某些疾病,早期也并没有症状,就像消化科医生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早期胃癌的典型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目前研究发现,每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当中,会有30位左右的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觉,比如胃胀、胃痛、反酸、烧心等。

剩下的70位患者他们基本没有什么症状。

研究显示,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都会有活动性胃炎,且胃黏膜都会存在炎性反应,包括慢性和活动性炎性反应。

慢性炎性反应表现为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活动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

这些表现在内镜下,或者在病理切片下,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但是感染者并不一定感觉得到。

李兆申院士曾说过:“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许多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中重度的异型增生、胃癌患者,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或者即使有一些症状,也大多没有特异性,不容易鉴别。

我国70%-80%胃癌患者发现时都是中晚期,因为在早期没有症状才被忽略,等到有症状时才来做胃镜。结果很多人活不过5年(进展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30%)。

总之一句话,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你没感觉到症状,并不表示它对你很友好,只是还没到时候。

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危害?

“无论什么时候,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都应该根除,不分年龄、不分时间,只要检测是阳性,越早根除获益越大。”

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44天只为你·保胃除幽——中国职场人群Hp筛查关爱”项目暨“中国公众/医生幽门螺杆菌(Hp)认知现状调查”启动会上,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院士在回答“医学界”的提问中,如此回答。

年4月19日我国发布的《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专家共识》首次全面地阐述了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和根除治疗的重要性:

1.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治疗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2.胃炎

几乎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3.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消化性溃疡,即平时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

4.胃恶性肿瘤

约1%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

5.消化不良

Hp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Hp相关的消化不良。

6.其他疾病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少见胃病,以及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胃外疾病。

不根除幽门螺杆菌

何谈预防胃癌?

在日本,医生们把根除幽门螺杆菌形容为“扑火”,希望以此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他们提倡从儿童和青年人就开始筛查幽门螺杆菌,并及时根除。

年2月21日,日本开始实施消灭胃癌计划,对12~20岁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并将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纳入医保范畴。实施该策略后,预期至年日本胃癌患者死亡率可下降约40%。

年在日本京都,全世界的医学专家达成共识:预防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作为预防胃癌的首要手段。

日本的胃癌5年综合存活率日本胃癌的发病率虽然很高,但因胃癌死亡的比率却很低,五年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

反观中国,据年中国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年度新发胃癌68万例,因胃癌死亡49.8万例,5年生存率不足30%。

原因主要是得益于胃镜的普及,和全民消灭幽门螺杆菌计划的实施!

日本逆天的治愈率得益于全民根除HP

我国特殊家庭结构和饮食习惯

造成感染人群庞大

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国,有7-8亿感染者,预防和根除幽门螺杆菌都任重而道远。以下是权威统计数字:

可见中国的一句俗话“十人九胃”,并非空穴来风!

目前我国约有7亿人感染此病菌,约占总人口50-56%;

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左右;

50岁以上的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

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几乎为80%,十二指肠溃疡几乎%;

萎缩性胃炎患者检出率更高达90%;

在我国,60%的胃病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有些专家甚至把胃癌称作“传染病”;

儿童青少年感染率大约在30%-40%左右,尤其卫生条件差的集体生活的儿童Hp感染率更高,达64.39%;

Hp阳性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

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加上我国的家庭结构、就餐模式,从源头上避免口口传播,难度很大,全面推广分餐制,难以实现。

那么就要在确认感染后,及时根除,以防后患!

40岁前根除获益最大

胃癌的发展模式叫做Correa模式: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可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所以,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幽门螺杆菌,阻断了Correa模式"肠型胃癌演变"进程,几乎可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

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年龄为18~40岁。

近期一项来自中国香港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幽门螺杆菌根除也可获益,但其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效果要在根除10年后才能显现。

哪些人必须根除?

建议成年人,只要没有抗衡因素,一经发现,都建议根除。14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除非有必要,不建议检测和治疗。

以下人群建议检测并根除:

1.年龄大于等于40岁;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2/6 10:3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导读:为什么老胃病都这么多年了,还是治不好呢?胃病这种慢性疾病,实际上是容易反复的,需要养!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

为什么会得慢性胃炎?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结构的改变,职场中人、白领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生活饮食不规律、工作生活压力、烟酒刺激、酸辣刺激等外部刺激,同时,白天工作压力大的人更容易胃口大开,常吃夜宵,又会扰乱人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为诱发功能性胃病提供了条件,如果不及时用药或者坚持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也有可能转变为器质性病变,如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成为“老胃病”。

开始的时候,多数的人通常会缓上一两天,等病痛过去就不在理会。直到出现梗阻,吃不下东西才匆匆忙忙就医,而这时候胃里可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胃部的小小不适或已经转变成癌。胃息肉,一些慢性的萎缩性胃炎等都属于癌前病变,还有一些病人由于溃疡病做过胃的部分切除,这部分病人也有可能发生癌变。

坏的习惯在破坏你的胃,老胃病时间长了容易得胃癌

偏爱重口味食物

越来越多的人偏爱吃重口味食物,尤其北方人,殊不知,又辣又咸的刺激性食物和油炸高热量的食物很伤胃。

饮食不规律

不少年轻人生活压力和事业压力大,工作疲劳,饮食不规律,吃饭很随性,晚上工作到很晚又会吃的很饱。很多人早餐没空吃,午餐凑合吃,晚餐应酬吃。

喜欢熬夜

临睡觉之前还得加一顿夜宵,不然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胃里好寂寞,加班的时候咖啡当水喝,根本没时间运动。

容易生气

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因为一些事情生气。百病从气生,百病从“气”出。怨、恨、恼、怒、烦五种气一上来,心、肝、脾、肺、肾就坏掉了当然生气也会气出胃病。

专家指出,这些不良习惯都很伤胃。一段时间密集的饮食生活不规律,就会出现胃部不适。很多朋友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病,经常会胃不舒服,没按时吃饭就胃疼,吃快了吃的不舒服了就会胃胀或者有烧心的感觉,偶尔还会有反流的症状,睡觉前也会不舒服。很多人觉得没什么,习以为常,直到开始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甚至有血,才去就医。之后就会担心自己的胃炎,胃溃疡,胃出血或者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会恶化成癌症。

萎缩性胃炎、粘膜白癍、胃息肉与胃癌有较密切的关系,是癌前病变;由胃溃疡恶变的胃癌占5-10%;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的癌变较单发性息肉多见,息肉直径超过2cm显示有恶变倾向;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恶性贫血与胃癌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患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粘膜白癍、恶性贫血的人,医院检查治疗,积极保养治疗、消除逆转癌前病变,预防胃癌的发生。中药疏肝和胃、温中健脾、补脾补肾、补气养血、活血化淤如人参、*芪、白朮、茯苓、山药、灵芝、白芍、当归、甘草、郁金等对症治疗胃病,扶正去邪能很彻底治疗胃病防癌抗癌!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治疗调养要坚持

老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好。治病良方就是靠“养”,急不得,只能从生活习惯的改良中获得。不要觉得吃上几服中药就应该见好,几服中药吃了感觉变化不大就放弃治疗调养,最终导致胃病治疗调养不能坚持,多年反反复复缠绵不愈。胃炎时间太长导致久炎必“癌”,到时悔之晚矣!

(二)吃好消化的食物

粥、汤、浆类,如八宝粥、小米粥、细软的汤面、五谷豆浆糊糊等。注意:要保证基础营养,胃病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营养吸收消化不好,导致气血“虚”。“虚”又会带来很多的疾病。如特别容易上火、经常感冒、咳嗽且很难治愈;面色萎*无光泽、脱发、失眠、疲乏无力;心慌气短、腰酸背痛、怕风怕冷、关节疼痛、容颜早老早衰等等。所以注意饮食多样,营养搭配合理,切忌单调、营养基础不好,使胃病更加难以自愈。因为只要调养好,很多慢性炎症是可以自愈的。正所谓“人体内自有大药”。

(三)不吃烫饭喝烫水

食物不要太冷但更不能太烫,老胃病患者多脾胃虚寒,喜欢吃很烫的热粥,喝热开水、热茶,岂不知,这样很容易把很娇嫩的食道黏膜烫坏。长期喝太热的开水,吃烫饭,久而久之,食道黏膜会出现异常增生而导致食道癌。我们的皮肤比食道黏膜厚得多,但我们洗澡温度超过42度都觉得很烫受不了,可是食道长期喝下90到度的热水、热汤,食道怎么能受得了?因为这些不好的习惯,导致我国食道癌发病率占世界总发病率的百分之四十九,居于首位;而太原地区则居于全国前列。所以防治胃病、胃部癌症,应从吃每一口饭、喝每一口水抓起。

(四)不要郁闷生气

发脾气。肝属于木,脾胃属于土。肝气不舒,肝火旺、肝木克脾土,情绪影响脾胃功能,就容易得胆汁返流性胃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等。中医是整体辨证治疗,宜疏肝和胃、补虚健脾等,坚持方能治愈。同时避免烟酒、辣椒、咖啡、浓茶等刺激。

(五)吃饭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胃酸定时分泌,饿过头胃酸会自己消化胃黏膜长久下去会得胃炎、饥一顿饱一顿或暴饮暴食都会容易得胃病。生冷油腻坚硬的食物有会加重胃病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

(六)少吃油炸食物

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七)少吃腌制的食物

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八)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

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九)避免刺激

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十)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

1、肝胃不和证症状:纳呆,胃脘痞满,胀痛,嗳气频频,情志不遂可诱发、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慢性胃炎伴腔胃排空障碍,胆汁反流多见于此证。治法:疏肝和胃;

2、肝胃湿热证症状:胃脘满闷,胸闷不饥,恶心欲呕,身重倦怠,口渴不饮,大便溏薄不畅,舌*腻,脉滑,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明显,水肿甚至糜烂。治法:清化湿热;

3、胃终端淤血证症状:胃脘疼痛,持续不解,痛如针刺或如刀割,痛有定处,按时疼痛加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

4、脾胃虚弱证症状:胃脘胀痛痞满,饥时痛甚,喜暖,按时感到舒服,面色苍白,神疲,头晕,舌质淡,唇有齿痕,脉细。治法:健脾和肾;

5、胃阴不足证症状:胃脘隐隐作痛或灼热不适,嘈杂似饥,口干食少,大便干硬,脉多细数。治法:益胃养阴。

胃病五养

★保暖护养。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忌嘴保养。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平心静养。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运动健养。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出诊~

太原:"芊芝堂中医"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胃炎为什么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