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腹痛背部不适,一查竟发现10多个息肉,
TUhjnbcbe - 2021/2/19 3:02:00

冬季是胃肠病的高发季,来院就诊的患者数量较多,且胃肠道息肉多发。

现年52岁的张女士(化名)这两年出现了腹痛、腹胀、背部不适、肠道排气多的症状,以为只是胃炎、消化不良,所以不大注意。

最近半个月忽然感到症状加重,实在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医院就诊。医生经过详细问诊,根据患者的过往病史,结合年龄、病情情况,建议患者做胃肠镜检查。

胃镜检查结果所示:胃窦:粘膜光滑,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散在小片状糜烂。这是患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什么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医院金永贵主任表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表现为胃部疼痛、饱胀及堵塞感,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消瘦等现象,可由饮食不当、情绪激动、劳累和气候变化等引发。

患者症状的有无及轻重与胃黏膜炎症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部分患者可以没有症状。

人每天需要进食,胃会受到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如:饮食(长期或大量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胃酸、胆汁、幽门螺杆菌、药物等。

胃粘膜会有保护机制,当损害因子超过保护因子时,胃粘膜就会损伤,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每天或多或少都会有黏膜损伤。所以,糜烂治疗以后如果又有损伤会再次引起糜烂。

胃癌发生过程:

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大多数患者常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继续发展还有可能并发胃十二指肠溃疡,还有可能进展成为慢性多灶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其中前者容易出现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中重度异型增生,已被明确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后者有可能成为胃恶性淋巴瘤。

因此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糜烂,需要行胃镜多点组织活检,同时还应当进行碳13或14呼气试验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给予根治性治疗。

肠镜检查结果所示:患者距肛门5-15cm处直肠粘膜见0.2-0.4cm大小扁平息肉样隆起10余枚,表面光滑,经患者家属同意,病检一块。并在内镜下进行氩离子束凝固术(APC)治疗。

什么是肠息肉?

金主任表示: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想必会有患者朋友感到奇怪?这么小的息肉,有切除的必要吗?

金主任表示:多发性直肠息肉发现以后需要尽早进行切除治疗,因为有的直肠息肉会有一定的恶变率,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将取下来的直肠息肉做病理化验,来明确其良性或者恶性。

要是息肉一直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就会容易慢慢演变成直肠癌。如果伴随有家族病史的,还需要定期做好复查,早期主要是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50岁以上人群应该每年查一次肠镜

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结直肠癌的中位年龄是50岁以上开始明显上升,75-80岁间达到高峰。

而那些高危患者,由于肠胃本身出现了疾病,很容易发展成为癌症,那么就需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来决定做胃镜、肠镜的频率,有些需要半年做一次,有些则是一年做一次,需要请教医生的建议。

肠镜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中,约90%是早期癌、癌前病变及息肉等。建议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免责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腹痛背部不适,一查竟发现10多个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