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会诊案例分享小小息肉竟是,癌症前兆
TUhjnbcbe - 2021/3/16 11:43:00
北京皮炎权威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息肉(polyp),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在医学当中,腺瘤性息肉是目前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表现。

今天给大家带来这样一个案例。

患者信息:

年龄:52岁

性别:女

姓名:吴女士

患者自述:我长期有便血的症状,刚发作时,上网搜索了几篇科普文章,感觉像是痔疮,在加上我那个医院检查。直到3天前,我开始腹痛难忍、解黑便,这才...

初诊判断:

通过医生的初诊诊断,判断出患者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症状,考虑到病变部位,与患者沟通做肠镜查以精确诊断结果,患者同意。

肠镜检查报告如下:

检查结果:乙状结肠距肛缘约20cm见一枚直径约0.7cm山田II型息肉。确诊为结肠息肉。

病例分析

结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突向肠腔内的一种局限性隆起的赘生物。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

一项人群研究发现,有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经历:

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本文的吴女士的II型息肉还算“幸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息肉越早切除,癌症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如病理类型出现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锯齿状腺瘤,则归于高危人群,需积极干预、密切随访。

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另外,息肉的发生与低纤维饮食、长期吸烟、感染、年龄、遗传等相关。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建议以50岁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而美国的最新指南是45岁。

而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肠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因此,年龄超过45岁且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应定期肠镜筛查,早发现早诊治。

最后,医生依据其息肉表现选择合适的术式,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电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可以采取的处理措施。在取得患方同意并签字后,完成内镜下息肉治疗术。

END如果您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疾病症状,应及时进行正规专业的胃肠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快速预约1、网上预约:登录官方网站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诊案例分享小小息肉竟是,癌症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