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健康ldquo肠rdquo在谈
TUhjnbcbe - 2021/3/29 12:55:00
一封来自息肉的认罪书。

我的名字叫息肉,"息"就是滋生,繁殖的意思,也有“小”的意思;其实我就是一小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在你的体内空腔脏器由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从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都是我喜欢生长的地方。

医生就按我们生长的部位给我们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我长得很慢,藏得很深

一般来说,我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很隐蔽,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我们当中最易暴露自己的是声带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绿豆大小时就让人声音嘶哑,而被及早查出;

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才会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被医生看到;

小儿的直肠息肉,因为易出血、或者长大后从肛门脱出而露出“马脚”;

胃里的息肉却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

最阴险的是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是,经过几年、十几年的默默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

只不过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或引起大便习惯改变,病人如果去看医生,我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此时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经不轻了。

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检查!

我真是癌的近亲

您看,我惹的麻烦还真不少吧。这还不算什么,人们最怕的还是我的癌变,因为癌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一旦出现症状被发现,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广泛的转移,这时医生对我也束手无策了。

说我是癌症的近亲,恰如其分。

但我们所有家族成员并非都会变癌,在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奥秘。比如,95%的大肠癌就是我们长大之后的样子!

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

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患者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

其实我最怕你们检查

自从人们知道我们与癌症攀上了“亲戚”,人们对我们息肉的警觉性就越来越高了,动不动就用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窥视我们的存在,把我们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彻底处理,使我们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我成为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能发现我,切除我,我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

大约在你40岁后,我就可能长成癌了,所以,你要在我长大之前发现我,在40岁前做检查。

这么长的时间内,你都不去找到我,那么,我就能顺利地长成一个癌瘤了。

切除我很简单

既然我与癌症攀上了“亲戚”,那么你们就不能等闲视之,应该把我作为一种癌前的疾病来看待,应及时手术,以免“夜长梦多”,发展成为癌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低风险、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

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的,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以“一时之苦”来换取“长治久安”。

我会死灰复燃,你要定期复查

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你切除了我,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我生长的土壤还在,我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

所以,你即使切了我,还要定期复查:

以结直肠息肉为例: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比欧美要短,建议在1~3年内;

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1)肠道准备欠佳,未能达到高质量肠道准备;

(2)肠镜检查未能到达回盲部,未能完成检查;

(3)结肠癌术前因肠管狭窄未能全结肠检查;

(4)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

(5)大于1cm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

(6)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7)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时。

温馨提示

40岁以上人群是胃肠病胃肠癌的高发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胃肠健康检查。如果你“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不适症状应及时进行胃肠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29 12:55:00

猜灯谜,赏花灯,逛庙会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在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

怎么能少得了传统特色美食

汤圆

甜糯溜圆的汤圆

象征着人间万千家庭

阖家团圆、生活甜美

可它也一直是糖尿病患者的天敌

就是平常百姓也不能放开肚皮大快朵颐

对营养成分一分析

发现:1两汤圆=3两米饭

那么就有人担心起来

怎么吃才健康

一起来学习吧

汤圆是什么做的?

汤圆的外皮是糯米粉,糯米含有较多支链淀粉,黏性高,不易消化,会在胃里停留较长的时间。汤圆馅料中的芝麻、花生、坚果仁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馅的油脂,总量相当可观,再加上馅料中的糖,一个汤圆的能量真的很高。

一顿吃多少汤圆最合适?

据测算,1两汤圆相当于3两米饭的能量,所以汤圆一定不要多吃。建议健康的成人食用5~6个/餐,60岁以上老年人食用3~4个/餐,3岁以上幼儿食用2~3个/餐。

什么人群不宜吃汤圆?

总体而言,汤圆是一种食品,没有绝对不能吃的说法,但是婴幼儿、血脂异常、糖尿病、胰腺炎、胆囊炎、胃溃疡、儿童和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久病初愈的人群吃汤圆要慎重,要少吃或者不吃。

无糖汤圆真的没有糖吗?

所谓“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克或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这里的糖一般是指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但不包括糖醇(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也就是说,只要食物中没有或含有少量的简单糖、有甜味的糖,就可以叫做无糖食品。

糖尿病人

可以放心吃无糖汤圆吗?

即使是“无糖型”汤圆,也不主张糖尿病人多吃,因为汤圆外皮的主要成分是支链淀粉,它的升糖指数比普通白糖还要高,所以糖尿病人不宜大量食用。如果一定要吃,建议每次吃汤圆量不要超过3个,而且一定要在每天的主食(米饭)摄入中减去半两。

多大的孩子可以吃汤圆?

3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考虑吃些汤圆,3岁以内的孩子不建议吃汤圆。因为汤圆的黏性高,不易消化,而且1-2岁的孩子也不容易嚼碎馅中的花生坚果等食材。此外,幼小的孩子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也尚未发育完善。即使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吃汤圆时也不能急于整个吃,要分成1/3~1/2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以防意外。

肠胃功能不佳的孩子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应尽量少吃汤圆,以防加重病情。

老年人吃汤圆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年龄大了,咀嚼能力和唾液分泌量减少,咳嗽反射减弱,容易发生异物阻塞气道,尤其是汤圆这样的糯米软食,一旦呛入气道,非常危险。所以,老年人吃汤圆一定要小心,进食要慢,要小口小口吃,慢慢咀嚼,千万不要囫囵吞咽。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吃汤圆的时候更加需要谨慎,最好有专人在场看护。

祝大家元宵快乐,阖家欢乐!

开心闹元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ldquo肠rdquo在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