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很难统计,因为只有在切除子宫后镜检才能证实。在对切除子宫的研究中发现1/4的子宫标本有子宫腺肌病,推测子宫腺肌病可能会影响20%~65%的女性。子宫腺肌病与经产妇相关,至少80%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是经产妇,40~50岁是子宫腺肌病的高发年龄。
有关子宫腺肌病合并妊娠流产的文献很少,绝大部分有关子宫腺肌病治疗的研究都是非对照研究,报道结果都是系列病例的结果,因此不同治疗对于生育力的影响仍然未知。关于子宫腺肌病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量和规模非常有限。
一、有生育要求者
有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者行IVF/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低于其他原因的不孕症患者(40.5%vs.49.8%),而流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的不孕症患者(31.9%vs.14.1%)。MRI检测T2加权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JZ区)10mm时,每移植周期的成功率为45%,而JZ区12mm时,成功率降低至5%,因此对于JZ区增厚的患者,在IVF前先进行GnRH-a降调节治疗是有必要的。子宫腺肌病流产率增加的原因并不清楚,Martinez-Conejero等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和正常女性的内膜在胚胎种植窗口时间内基因表达的模式是相似的,说明子宫腺肌病并不影响胚胎着床,可能与胚胎种植窗口时间外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有关。子宫腺肌病在辅助生育后会破坏生育结局,疾病程度和异常子宫收缩之间的剂量-效应相关性得到初步证实。已经发现,包括保守性手术、辅助生育和激素治疗的多种联合方案治疗在部分患者中可以成功恢复生育力,应注意保守性手术后妊娠有子宫破裂的风险。荟萃分析发现,对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腺肌病,手术严重合并症发生率上升,术后妊娠率将显著下降。
二、需要流产者
自然流产能完全流产,其他的需行清宫术或者人工流产术。一般情况下,患有子宫腺肌病女性早期终止妊娠不建议行药物流产,因易子宫收缩差,成功率降低和出血量增多和(或)延长。可行常规人工流产术,包括无痛人流、但在术中术后事需注意:
1.患有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大多宫腔大且形态规则,易吸宫不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最好在B超监视下操作。
2.告知患者术后3~5天有可能出现腹痛、发热等类似于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引起的症状。有报道术后即用散结镇痛胶囊可缓解疼痛。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人工流产本身有发生感染的机会,而且子宫腺肌病患者容易出现腹痛症状。
4.孕14周至不足28周的中期妊娠终止,常规情况下可行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中期妊娠引产术,不宜行引产术者根据病情可行剖宫取胎术。
引自《子宫内膜异位证》《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病观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