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肠息肉为什么一定要赶尽杀绝
TUhjnbcbe - 2021/4/28 5:39:00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8.html

点击"三金钻"免费订阅

宫颈腺体囊肿又叫宫颈纳氏囊肿,宫颈纳囊。宫颈纳氏囊肿(可称“纳囊”),同宫颈糜烂、宫颈息肉一样,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滞留形成的囊肿叫宫颈潴留囊肿。其包含的粘液常清澈透明,但可能由于合并感染而呈混浊脓性。

纳氏囊肿

纳氏囊肿一般小而分散,可突出于子宫颈表面。小的仅有小米粒大,大的可达玉米粒大,呈青白色,可能伴有糜烂,但亦常见于表面光滑的子宫颈。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反复发生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结缔组织增生,致使子宫颈肥大,严重者可较正常子宫颈增大1倍以上。而炎症严重者,可导致月经异常(月经经常异常和其有直接关系)甚至不孕、宫颈恶性病变等可能。

纳氏囊肿形成的原因:

纳氏囊肿形成原因与脸上的“青春痘”相似,是在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滞留形成的囊肿叫宫颈纳氏囊肿。

纳氏囊肿的危害:

1、痛经:

内异症的临床特征为渐进性痛经,是常见而突出的特征,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止痛,甚至痛得“滚炕”或撞头,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月经结束而消失。

2、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

进行性加剧的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罕见于其他妇科疾病,是诊断本症最有价值的症侯。直肠、肛门、外阴部坠胀、坠痛、里急后重感和大便次数增多。当病变逐渐加重时,症状日趋明显,而经后症状消失。

3、导致不孕:

约有50%左右内异症患者伴有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约30-40%患内异症。内异症患有不孕,常因病变造成盆腔肿块、粘连、输卵管堵塞卵泡发育不好或排卵障碍等因素引起;而一旦怀孕则异位内膜受到抑制而萎缩,对内异症起到很好的治疗,习惯性流产病例中有部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

4、月经不调:

内异症患者常有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现象,说明患者有卵巢功能障碍表现。月经不调可作诊断参考,但在鉴别诊断中并无价值。

5、性交痛:

当存在于阴道穹窿部异位子宫内膜结节、直肠凹陷结节或粘连,或卵巢粘连在盆底时,均可产生性交痛。阔韧带后叶病灶纤维化增生及收缩明显时,可以外源性压迫输尿管,使其狭窄阻塞,亦可能出现泌尿系统症状,严重的可发生输尿管积水或肾盂积水。

6、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

当内异症病变累及膀胱腹膜反褶或侵犯膀胱肌层时,会同时出现经期尿急、尿频等症状。若病变侵犯膀胱粘膜(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有周期性血尿和疼痛。

7、经期或行经前后的急腹症:

一般为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有穿破的特点,多数患者因卵巢囊肿扭转或宫外孕而急诊手术。若不手术而好转时,盆腔粘连加重,今后还会反复破裂发生急腹症。

8、周期性下腹不适:

本症状的出现率高于痛经,无痛经的内异症患者常存在于本症状。出现于轻症患者,或某些病变虽较重但由于痛阈的个性差异或其他原因,不产生痛经症状而仅有经期腰酸、下腹坠胀不适感。

9、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也是宫颈纳囊的一种,多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入侵而引起感染,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随着年龄的增大,宫颈逐步萎缩,有些宫颈炎有自愈的倾向。如果沿着子宫骶骨韧带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性交痛;如有宫颈息肉时,可能出现性交出血。

低聚果糖沙棘茶---体浮肿、血黏稠、妇科炎症、前列腺炎、便秘、脸色暗淡无光、易疲劳等人的福音。

产品说明:本品是采用高原无污染的新茶以提取干燥法制成,充分保留其色香味和营养素,并加配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沙棘粉和菊粉等营养成分。本产品适合各类人士,长期饮用,会令您受益无穷。

配料: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红茶粉、菊粉、沙棘粉、甘露糖醇、维生素C。

食品添加剂:酸度调节剂、食用香精、安赛蜜、三氯蔗糖。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将5克(1小包)沙棘茶溶入ml温开水或ml冷水中,搅拌溶解后即可饮用。浓淡随意。

贮藏方法:置于阴凉、干燥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4/28 5:39:00

肠息肉为什么一定要赶尽杀绝?

1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的总称,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通俗地说,息肉的“息”,其实就是多余的意思,就是肠道内表面粘膜上多出来的赘生物。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多见,小肠息肉比较少。

2

肠息肉与什么有关?

1.饮食因素(进食过多肥肉、动物脂肪、吸烟及过量饮酒);

2.炎症刺激(肠黏膜长期炎症);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息肉病史的病人,发病率较高);

4.长期便秘等。

3

肠息肉有哪些?

我们大体可以把肠息肉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肠息肉70%以上为腺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80-95%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理论上,肿瘤性息肉终有一天会癌变。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

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而且,长大之后,也有腺瘤化改变甚至癌变的可能。

4

怎么发现肠息肉呢?

大肠息肉基本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做胃肠镜,才能发现有没有长息肉。

在肠镜下,它就是一个凸出肠壁的“肉疙瘩”,医生也很难判断它的性质是肿瘤性的还是非肿瘤性的;只有做病理分析才能明确到底是好还是坏,知道性质之后,我们才能确定是否需要复查,复查的时间间隔是多久等等。

5

发现肠息肉如何处理?

息肉切除简约视频

对于较小的、数目也比较少的,在做肠镜检查时候,一般都会顺便切除,格杀勿论。对于一些大的、数目多的,为了保险起见,都要先做病理,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

第一,如果是炎症性息肉等所谓“好的”息肉,也可以不处理,进行药物治疗,炎症好了大部分会自行消除;但检查时顺便切掉是更好的选择;

第二,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按照大小和病人情况,都需要近期内镜下切除!

第三,如果息肉有癌变可能或者已经癌变,那就需要马上治疗,不要拖延!具体能肠镜下切除还是外科手术切除需要医生评估。

6

哪些人容易出现肠息肉?

肠息肉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但三十岁以后就出现息肉的人也不在少数,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或者是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的人。50岁以后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我们必须要在它癌变之前切掉它,所以我们建议40岁之前做一次肠镜检查;

对于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肥胖、久坐、爱吃烧烤、肥腻、烟酒嗜好、便秘、肠道炎症等高危人群,更要提前到30岁左右做第一次肠镜检查。

7

切完息肉就一劳永逸?

发现肠息肉切掉后,也并非万事大吉了,原因在于:

1、一次肠镜,由于多种原因(比如肠道准备不好导致大便残留、患者配合不佳、医师经验不足、设备等影响),可能会有一些小的“漏网之鱼”;

2、多次长息肉的人还会再次长出来;

3、由于上次切除不彻底,留有残基,有可能“枯树发新芽”。

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息肉切除之后,要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

8

切息肉后需要注意什么?

术后的休息与活动:内镜治疗后应卧床3天,肠镜下切除息肉后,卧床有利于粘膜创面修复,防止出血、避免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剧烈活动,长时间走动等。

术后起床及如厕:治疗后1-3天要求患者尽量卧床休息,这时要注意起床后不要急于下地,要先在床边坐上片刻,无头晕不适再下地,再站立一阵,无头晕反应才去厕所,完厕后慢慢起立,无头晕再回床休息。以防发生起立性昏厥、跌倒。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大便时要注意顺其自然,不要过度用力排便。以防擦伤息肉创面,引发出血。注意观察粪便颜色、有无血便情况。一旦出现便血、腹痛、发热等,要立即就诊!

术后止血及抗感染治疗:治疗后宜酌情使用一些抗感染、止血、补液等药物;通常情况下,医生会进行处理。

术后饮食:大部分患者需要禁食1~2天,进流食或少渣饮食1周。除此之外,禁烟酒、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术后情绪管理:保持稳定情绪,应尽量避免精神激动,保持心情愉快,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以便尽快康复。正确认识肠息肉疾病,绝大部分病人在息肉期处理之后,预后良好。

9

如何管理日常饮食?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多样化;进食要尽量定时定量。

2、保持食物清洁卫生,防止致癌物的污染,改变不良的烹调方法如,不食或少食煎、炸、烘、烤食物。

3、发挥食物中抗癌物质的作用。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称为食物防癌“三要素”,平时要注意多食“三要素”食物;

4、少吃或不吃熏制和腌制食物、过烫过冷过碱过硬等易诱发肠癌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END

作者:朱情缘

编辑:毛慧妮田宏彬

审核:罗荧荃许琰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息肉为什么一定要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