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隐藏的风险肠息肉
TUhjnbcbe - 2021/5/23 18:06:00

近期,有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

“我刚做了肠镜,医生说里面存在息肉,啥是息肉

我只要切了是不就可以了?还需注意什么?会癌变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存在疑问,今天

小编就带大家正确了解息肉,首先,让我们来看个小视频

详细解读:

肠息肉是啥?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

会存在什么症状?

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

较小的息肉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大一点息肉会存在:

1.间歇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发生里急后重;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多。

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等症状。

3.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

发现以后该怎么办?

首先,虽说息肉目前已经很常见,但也一定不要忽视,要加以重视,

进行相关检查,切除息肉,警惕癌症找上门:

研究发现,有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经历:

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如病理类型出现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锯齿状腺瘤,则归于高危人群,需积极干预、密切随访。

切除息肉之后,也要定期复查。临床上通常根据病理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息肉家族史、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来决定复查时间。

哪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①大肠癌高发区年龄超过40岁者;

②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如反复黑便、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潜血阳性而上消化道检查未能发现病变者,还有排便异常如慢性腹泻或长期进行性便秘的人群;

③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员;

④炎症性肠病(克罗恩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药物治疗后者;

⑤大肠癌或息肉手术后或内镜治疗后者;

⑥有盆腔放射性治疗和胆囊切除史者。

⑦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

如何预防?

1、定期检查: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见上个问题),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2.改善饮食习惯:

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海藻类等。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

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3、防治肠道疾病:

积极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

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赘生物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结肠腺瘤时,应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4、积极锻炼:

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自我放松,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消化科健康科普小组成员,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隐藏的风险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