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研究-年,
胃息肉检出率5-8%,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不断增多,
胃息肉的检出率也逐年增高。
胃良性息肉主要以
胃底/体腺息肉占52.3%,
炎症性息肉占35%。
胃息肉基本没有症状,
大多是胃镜检查偶然发现。
那么息肉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胃息肉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
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
以及特殊类型的息肉。
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癌变率极小,低于1%
而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比较高,可达30%左右。
而且息肉随着体积的增大,
癌变几率也随之增加。
得了胃息肉怎么治疗呢?
绝大多数胃息肉都可通过胃镜下切除治疗,
而且胃镜下切除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的特点。
对怀疑有癌变的息肉,
可以做粘膜剥离或外科手术治疗。
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息肉病人,
通过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可以使一部分增生性息肉消失。
那么,对于比较小的胃息肉,
0.2-0.3cm的而且是多发的小息肉,
做镜下治疗达不到指征,
难道还要等着息肉长大了再去内镜治疗吗?
前几天来的一个患者,
来我门诊,他是年治疗的,
治疗之前的胃镜检查是这样的,
年7月16日胃镜检查报告单
发现胃底胃体散在微小息肉样隆起,最大直径约0.3cm
治疗三医院复查,
结果是这样的
治疗后报告单
诊断结果是食道白斑,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息肉哪里去了?
就像前文所说的,
去除病因,炎症减轻,
胃息肉还是能够服药治疗的。
这样治疗后,
还用每年都复查有没有长息肉吗?
我的建议是,两年后复查,
如果没有再长,
之后再长息肉病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最后解释一下,
为什么会长胃息肉呢
胃息肉的原因非常复杂,
与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
胆汁反流、吸烟饮酒、
长期口服胃药,
胃粘膜长期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
长了息肉要治疗,
无论怎么治,内镜下治疗也好,外科手术治疗也罢。
总之还是不要掉以轻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