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肠息肉变成常见病的今天
大家看似是懂了点
但对肠息肉还有一种朦胧感
尤其是对肠息肉的切除依然存在疑问
“长了息肉就需要切除吗?”
“所有息肉都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吗?”
切不切?怎么切?让我们来看这篇文章!
01
需要切除的息肉类型初步的研究认为,大肠癌的发生有个三部曲:肠道内先有个息肉,息肉慢慢变成腺瘤,随着腺瘤长大慢慢发生癌变。这个过程大致需要10~15年。
但是!也不用害怕,并不是每个息肉过10~15年都会变成癌。
哪种肠息肉癌变风险高以及是否需要切除,是跟肠息肉的病理类型有关系的。这个类型不是根据肠镜来看的,而是从息肉上切下来的病理做活检才能知道的。
腺瘤性息肉:不能自己消退,吃药也没用,而且有癌变的风险,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这种息肉就需要切除
炎症性息肉:这种息肉以前也叫做“假息肉”,就是一块炎症的表现。这种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不需要切除,但是也需要定期做肠镜检查和活检。
增生性息肉:普遍认为这种息肉长期发展会有进展为腺瘤性息肉的风险,也建议切除。但是这种息肉的风险远远低于腺瘤性息肉,不需要过度担心。
遗传性息肉:也叫做遗传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肠道内有多发性腺瘤。但它不是先天性疾病,一般出生时肠内没有腺瘤,常随着青春期发育逐渐出现。
02
哪种是可以内镜下切除的?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在做肠镜发现息肉时,如果息肉体积较小、形态较好,在内镜医生评估后,会直接在内镜下摘除,手术时间短,不需要重新预约肠镜。不需要开刀的话术后恢复快、费用更少、痛苦更少、减少了患者的恐惧不安。
总之,内镜下能切除的话就最好不过了。
选了几个临床上常用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让大家感受一下手术过程。
肠息肉钳除术:通过肠镜插入一个带电的热活检钳,将钳子两个嘴张开后,夹住息肉,通电后,利用电能产生的热量将息肉切下来。切下来的息肉标本送病理检查。
适用于微小息肉的切除,息肉直径>5mm时切除后可能会有残留。
肠息肉电切除术:通过肠镜插入一个带电的PSD圈套器,将圈套套在息肉的基底部,收紧圈套通电后,利用电能产生的热量将息肉切下来。在切除无蒂息肉之前需要在息肉下方注射生理盐水。
适用于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以及直径<2cm的无蒂息肉。
透明帽法切除术:将圈套器放在透明帽内,用透明帽对准息肉,利用负压吸引息肉至透明帽内,然后收紧圈套器用高频电切除息肉。
适用于直径<2cm的平坦息肉。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标记病灶后,在息肉下注射液体抬起病灶后,需要切开分离病变黏膜,是所有切除术里最复杂的一个。
适用于直径>2cm的息肉。
03
这些肠息肉需要手术切除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能在内镜下切除,如果肠息肉已经癌变或者怀疑癌变、体积较大或数量较多,或者是肠息肉病的时候,需要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切除。
早期发现肠息肉时
由于息肉体积小没有恶变
我们可以选择在内镜下切除
所以,建议40岁以后开始做肠镜检查
把息肉“扼杀”在摇篮里!
推荐阅读:全国医院招聘1万+个岗位,有编制,大专可报!卫生考试还没过?押题、圈题助你通关!套医学视频课程可以免费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