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有一种息肉,就好发于10岁以下的孩子
TUhjnbcbe - 2021/6/12 15:38:00
白癜风传染 http://pf.39.net/bdfyy/zqbdf/141107/4512728.html

医院消化内科健康讲堂第六十一讲

有一种息肉,就好发于10岁以下的男孩~

4岁宝宝长期便血、消瘦,吓坏年轻妈妈

据妈妈讲,这孩子从小胃口都不好,爱拉肚子,贫血,消瘦、没有力气,一直都吃不胖。

一个月前,发现孩子便便带血,医院就诊,一直没有查出具体的便血原因,心里十分焦急,怕孩子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安排了肠镜之后发现肠息肉,然后住院,择期在内镜下切除了息肉。自此,吓坏图图妈妈的便血”元凶“被就地正法。

提醒各位宝妈宝爸,孩子一旦出现便血,要首先想到息肉的可能,医院消化内科或儿科诊治,有必要时行儿童肠镜检查。

小儿消化道出血超过60%的病因是结直肠息肉,其次是结肠炎,孩子一旦出现反复便血、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行肠镜检查。

学点胃肠病知识: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多见于男孩,多长在距肛25cm以下,多数1.0cm,大多数有蒂,约有25%多发性。

一般不发生癌变,偶有癌变报道,可自行排出体外。

组织学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可有囊性扩张,内储黏液,又名潴留性息肉,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的表面有溃疡糜烂。

病因暂不明确,可能有以下有关:

①慢性炎症刺激

肠道的慢性炎症使局部黏膜发生溃疡,结缔组织或肉芽组织形成,表皮、腺上皮及下层组织增生。

②慢性机械刺激

坚硬的粪便、肠道寄生虫等非炎症因素长期刺激,导致黏膜、腺上皮和黏膜下组织局限性增生。

③胚胎组织异位

指机体某一器官内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组合排列而形成病变。

④病*感染

⑤遗传因素:目前很多专家认为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有关该病的遗传特征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临床表现

无痛性血便为主要表现

①大便反复带血,便血发生在排便将完时,多在粪便的表面有一条状鲜红色血迹,不与粪便混合;

②少数病例便后自肛门滴鲜血数滴;息肉可突然脱落而大出血;

③当息肉表面继发感染时,除便血外尚有少量黏液、脓液;

④高位的大息肉可因肠蠕动受阻或蒂柄牵引肠壁,而引起腹痛甚至肠套叠;

⑤低位的息肉排便时可将息肉推出肛门外,可见肛门处一红色圆形肿块,如不及时将其送回,可发生嵌顿坏死;

⑥患儿的全身情况通常无改变,个别高位息肉病儿的便血和粪便相混合,长期未被发现,可有轻度贫血。

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

林涛

医学博士,消化病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公共三级营养师;

学术任职:陕西省医学会消化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与微生态学整合联盟理事,中华消化心身联盟陕西省委员会理事。先后在空**医大学附属第医院、空*医院、医院工作。获得国家自认科学基金1项,发明专利2项,SCI论文3篇,参编专著4部,发表中文论文10余篇。医院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于食管、胃肠道、肝胆胰疾病诊治都有较深的造诣。擅长胃、肠镜、超声内镜、小肠镜、胶囊内镜下的各种诊断及治疗操作;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一种息肉,就好发于10岁以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