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宣传周
大肠癌讲座科普
医院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对肛肠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增强预防和保健意识。年4月21日上午,医院外科走进詹滨西里居委会,为社区居民科普如何发现大肠息肉预防癌前变。由王和平主任开展此次讲座,共有30余名居民前来参加。
什么是肠息肉?
肠道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
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息肉有单发或者多发,也有遗传性或者非遗传性,其发病率在总人群中占1.6%~12.0%。
为什么会长结肠息肉?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国内外研究认为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年龄、饮食因素与生活习惯:
①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发病率就会显著降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②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较大的腺瘤。
2、胆汁代谢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实验显示胆汁酸以及胆汁酸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均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癌变的作用。
3、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27%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另外,曾经患过其他部位癌肿,如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宫癌以及膀胱癌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4、肠道炎性刺激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也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感染有关。
5、基因异常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6、肠道微生态失衡目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结肠息肉发生的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保持平衡状态。如果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加,则可能导致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继而发生结肠息肉。
7、缺乏运动: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腺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8、其他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报告,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
发现息肉怎么办?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
哪些息肉容易癌变?
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密切,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息肉的病理学类型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称为非肿瘤性;腺瘤样息肉和锯齿状息肉容易癌变。
预防建议
医学专家们常把结直肠癌的发生归结于一句话:三高两少三高,即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两少,即运动少、膳食纤维少。
因此,在预防肠息肉方面提示大家:首先要从管住嘴、迈开腿着手。此外,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减肥,有家族史的及早进行筛查等,就能有效预防。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肠息肉会癌变,但是阻断其进程却非常简单,那就是做肠镜。发现息肉就干掉它,使它根本没机会变坏!
我国的指南建议是50岁无症状做第一次肠镜,事实上,一线医生更建议40岁就要开始检查,起码一次肠镜可以保你5-10年无忧。
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前!
总之,为了预防结肠癌的发生,目前提倡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及时肠镜检查,就能阻断结肠息肉转化为结肠癌。
我院肛肠科为天津市级重点专科,医院内镜中心石磊主任长期合作,开展内镜下肠镜检查治疗。
出诊科室:胃镜室
出诊地点:医院二楼外科专家门诊。
出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全天。
医院竭诚为您服务!
导诊台:
体检中心:
核酸检测:
图文:门诊办公室排版: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