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陈先生,是郑州市的一名公务员,近期他出现了便血、消瘦和腹痛的症状,一开始也没多想,以为是普通的肠胃不适。但是在妻子的强烈建议下,医院做了结肠镜检查,结果却发现已经是Ⅲ期直肠癌。
陈先生感到非常不解:“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体检,自己一次也没有落下,超声、核磁、CT、PET检查都做了,而且最近一次体检就在几个月前,为什么都没有发现患有直肠癌呢?要是能早点发现该多好啊!”
一、为什么年年体检,癌症发现时还是晚期
很多人都是每年都会定期参加体检,但是也有不少人发现癌症时已经是晚期,其实这主要跟3个原因有关。
体检的项目不对。上文中的陈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虽然每年都体检,超声、核磁、CT、PET检查一个不落,但偏偏没有进行肠镜检查,如何能查得出肠炎呢?这种单位统一安排的体检,并非专门针对癌症的防癌体检,只是比较简单的健康体检。
体检医生漏诊、误诊。现在市面上的体检机构很多,有很多选项,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部分体检机构的人员水平层次不齐,有些替你检查的医生或者都不算真正的医生,这就容易导致检查结果的不准确,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北京的陈洁,在年和年进行体检时,腹部彩超均显示双肾正常,但是后来她因为医院检查,却被诊断为肾结石和海绵肾,最大结石为0.7×0.3cm,这么大的结石按理来说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长成。陈洁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漏诊、误诊的例子。
最后,体检结果没有引起重视。相比于前两种情况,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有些患者在体检的时候已经发现了疾病的蛛丝马迹,但是却没有引起重视,以为只是普通的疾病,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导致肿瘤不断发展,最终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二、癌症体检要量体裁衣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统计,仅仅在年全球的癌症确诊患者就达到了万,死于癌症的人数达到万,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都患有癌症。
就目前来说,癌症没有一个可以让其治愈的方法,但是早发现,早治疗能够减少癌症的死亡率,甚至是发病率。不过癌症体检要量体裁衣,针对不同的癌症以及高发人群,有不同的体检方式:
·肺癌
体检方式:肺癌的筛查比较简单,通常可以做一个胸部低剂量CT检查就可以,能够降低20%左右的肺癌死亡率,所以是目前比较好的肺癌筛查方法。
高发人群:每年吸烟≥20包,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长期被动吸烟者等;以及长期接触污染空气者,例如石棉工作者。
·结直肠癌
体检方式:普通人群每年做1次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有症状的高危人群及时做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检查。
高发人群:长期慢性便秘或慢性腹泻,连续2周出现黏液血便等肛肠症状;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史等。
·胃癌
体检方式:高危人群每1~2年做1次胃镜,胃镜可以清楚地检查胃和食管,通过胃镜检查能够发现胃部的早期病变,避免晚期癌症的发生。
高发人群:有患胃癌的直系亲属;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长期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乳腺癌
体检方式:超声技术,比如乳腺B超,此外4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选择钼靶筛查,有高危因素、遗传因素或本身患有乳腺疾病的人可以选择做核磁检查。
高发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有对侧乳腺癌史等。
·肝癌
体检方式:每半年做1次腹部超声检查,如果是高危人群,那么每半年接受1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如果超声没有发现结节,而且甲胎蛋白的指标不高,就不必过于担心。
高发人群:经常熬夜、长期酗酒、负面情绪多或高脂饮食;患有乙肝、丙肝或携带乙肝、丙肝病*的人群;肝硬化患者等。
三、息肉、结节、囊肿,哪种是癌前病变?
生活中不少人在体检的时候会发现有息肉、结节以及囊肿,但是不知道哪种才是癌前病变,因此会感到焦虑,接下来小妙就给大家来做个总结。
息肉:有可能会癌变
息肉是人体器官黏膜上长出的“多余的肉”,比较常见的有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
当息肉长得慢,而且体积比较小的时候,人感觉不到任何症状,但有的息肉和癌症的关系非常密切,最好及时切除。
首先要看息肉的形态,如果是腺瘤性,会有较高的概率会发生恶变,据统计,约有80%~95%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演变而来的。
此外要看大小,如果息肉过大,例如腺瘤直径大于2cm者,有癌变的风险,建议及早切除。
结节:有可能会癌变
新生肿物统称为结节,包括了良性和恶性的结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结节有肺部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肝脏结节等,其中由于肺癌的高发性,往往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