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材料业务布局
科华,主要做半导体光刻胶,国内KRF光刻胶唯一量产,g-i线光刻胶行业领先,smic和TSMC(8寸)唯一本土供应商,21Q1新增长江存储12寸KRF订单。20年收入0.89亿,毛利率49%。KRF客户包括:华力微、中芯国际、长江存储、武汉新芯。I线光刻胶包括:12寸客户中芯国际、武汉新芯、士兰微验证通过。
北旭电子:主要做面板级光刻胶,20年前三季度收入1.5亿,净利润0.25亿。面板光刻胶国内市占率18%。
瀚森:21年1月收购,主营酚醛树脂,4万吨的量,可用于5G覆铜板等。
2、彤程新材和华懋科技为何能快速协同
光刻胶是物理结构,树脂、感光、溶剂,光刻胶取决于树脂状态。光刻胶2个核心,其一是形态,其二是树脂开发出来。全世界做光刻胶只有信越是树脂=光刻胶一体化。上海基地所有树脂我们都是自己做。我们和京东方合作战略要求就是让我们所有材料都要自己做,所有供应链都必须在中国找得到。我们在国内IC光刻胶市占率85%。面板光刻胶正胶我们份额80%。科华原来对标就是信越,科华过去5年做的工作就是取代信越nm,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国内唯一的nm的AMSL光刻胶在科华。
3、公司未来平台型布局的业务方向
光刻胶这是我们进入IC行业的门票,树脂我们有,感光剂我们肯定会做。面板用的OC膜、ACF膜等在国内都是10亿市场,这些也是我们会覆盖的业务方向,我们不会只生产光刻胶。此外我们不排除拓展碳材料,我们有几十个研发博士。
4、光刻胶市场规模
国内市场,面板光刻胶市场规模百亿级别,IC市场空间30多亿。
5、中芯
科华KRF去年量产,去年在中芯KRF份额5%,今年预计20%。中芯KRF有18个型号,我们现在供应最大的1个型号,这个型号月整体采购需求2吨,约加仑。smic的KRF供应商有JSR、TOK等三家;科华大概目标是想取得15-20%份额。信越4个品类只断供1个。价格-万元吨。
6、ARF
我们在研发,预计整体研发投入3.5亿。只要我们有光刻胶原液,我们就能解析出内部的材料结构。博康只是做单体,还不能合成树脂。KRF价格大概千万元吨。
7、树脂自给率
我们6万吨树脂新扩产能,现在我们树脂是外购。
8、产能
年底产能没问题,明年产能可能不够。我们目前在产产能不足20吨。KRF专利过期。未来计划扩产吨。
9、限售股解禁
6.28解禁,目前们还没收到股东意向减持通知。
华为鸿蒙生态专家交流纪要1、鸿蒙的定位
鸿蒙是微内核、分布式、跨硬件的,不是安卓的套壳,对标谷歌的下一代物联网操作系统Fuchsia,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所推出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华为鸿蒙对标的是谷歌Fuchsia,而不是安卓。鸿蒙能够支持K到8G内存范围内的硬件设备,对硬件的要求是相对较低的,跨度很大。安卓则只支持1G以上的硬件,安卓对硬件要求非常高。因此,如果鸿蒙是套在安卓上的壳,那么鸿蒙的要求只会比安卓更高,而不是更低。另外,鸿蒙是微内核、安卓是宏内核。鸿蒙的系统内核比安卓小很多,可能只有它的1%甚至1‰。
安卓本身也是是开源的,是基于Linux做的。鸿蒙自然也会借鉴开源的东西,并且华为也是开源的贡献者。比如,华为在Linux基金中亚洲唯一的白金会员,对Linux的贡献很大。在安卓中,华为也是重要贡献者,包括安卓的发光发热问题,就是由华为首先解决的,然后贡献出来供开源使用。
2、鸿蒙的发展历史1)最早在做运营商设备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一个嵌入式的操作系统。在华为众多的运营商设备中,我们采用的是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各种设备基于这一系统来完成设备控制。这也是华为在很多基础研究领域中拥有众多专利产权的主要原因。
2)数据通讯阶段,即做交换机、路由器的时候,华为也推出过一个数据通讯的实时通讯操作系统。
3)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的总裁王成录(鸿蒙负责人)王博下属的一个团队,推出了欧拉操作系统,并且这一系统也已经开源。实际上,做鸿蒙系统的团队成员最早大部分就来自于欧拉操作系统。王博之前在做操作系统和规划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应该是一个分布式、跨硬件的操作系统。年刚开始立项时,还没有鸿蒙这个名字。17年,正式推出了一个版本,在消费者内部进行了演示和分享,得到了华为内部的认可,并且也增加了一些资源投入。到了18年,向任总进行了汇报,并得到了任总的高度认可。到了贸易战影响到华为时,我们就正式对外推出了鸿蒙。19年荣耀的智慧屏就开始使用鸿蒙的操作系统。再往后我们就发布了鸿蒙2.0版本,并进行对外的开源。到今年的4月份,我们推出了手机可应用的版本。大家应该也看到了,不少人已经开始在手机上演示鸿蒙的可操作性。
从历史进程可以看到,鸿蒙并非是应对美国封锁而临时诞生的,而是公司面向下一代物联网所做出的技术战略准备。当然,美国的封锁让推出的步伐进度和广度加快。在现实困境以及技术积累的共同影响下,鸿蒙实现了快速的成长。
3、鸿蒙的战略1)开源:毫无保留的开源,面向k到8G所有版本都开源。
华为推动了中国开源的发展,在工信部下面成立了开发原子开源基金会,是我国的第一个开源基金会。对于开源基金会,大家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第三方组织,华为无权参与运营。该基金会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开源软件许可-木兰许可。这一许可可以认为是最大尺度的开源许可,具备永久性、全球性、免费性的特点。这一许可机制对于鸿蒙的生态发展以及会员企业均大有裨益。
华为已经将整个鸿蒙的源代码都直接给了开源基金会。开源的鸿蒙也可理解成基金会的鸿蒙,而不是华为的鸿蒙。所以很多人都说将来受制于华为等等,其实这些误解并不存在。
2)开放:支撑应用伙伴用好鸿蒙。模组、芯片、主板等支持,方便智能硬件厂商更方便去开发。
华为的鸿蒙生态是非常开放的。鸿蒙系统开源后,也要更好地支撑上面的应用伙伴用好鸿蒙,包括提供模组、芯片、主板等方面的支持,让智能硬件厂家更方便开发自己的智能硬件。
3)自用:1+8+N,全面应用鸿蒙,更好地打磨系统。
4、鸿蒙的生态发展1)今年的目标自用2亿,生态伙伴1亿。6月2日发布以后,华为的硬件都可以用鸿蒙,吸引40个品牌企业来使用鸿蒙系统开发硬件。同时融合HiLink生态、HMSCore生态,形成一整个面向智能硬件的生态。之前面对谷歌GMS不能使用的问题,华为快速推出了HMS。HMS生态已经积累了多万的开发者,15万的应用,当然跟安卓0万的开发者和上千万的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2)华为云已经合并到了消费者BG下面,由消费者云的总裁来管。华为云的生态也可以支撑整个鸿蒙的生态。华为云有万的开发者,也有万级的技术合作伙伴。这样看来端云协同也会给生态带来很大的支持。
5、鸿蒙未来前景判断:成功概率高1)中国极少数、甚至没有人用过原生的安卓,实际上都是套壳的。华为EmotionUI、小米UI实际上也是安卓套壳的。用户天生认EmotionUI,所以只要华为能将EmotionUI的流畅性和体验感保持住,同时保证和安卓兼容,用户会更加容易接受鸿蒙系统。EmotionUI是套壳安卓的,所以把EmotionUI的壳放在鸿蒙上面也是很自然的过程。
2)物联网设备本身就没有操作系统。各家用的实际上都是Linux、阿里OS、百度的、腾讯的、或者拿着他们的开源去改的。华为鸿蒙做了很多物联网方面的创新,可以支持最小的智能硬件,还有很多分布式的、微内核等创新。这让中国的智能硬件厂家有了一个操作系统,填补市场需求的空白。
3)华为自身有很多智能硬件,自用的量可以支撑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展。阿里OS、腾讯和百度缺乏自用的量来支撑操作系统的快速打磨、快速迭代、或者是做得更好。
4)积累了大量的生态伙伴,原来生态伙伴去用,推的难度会较小。
二、QAQ:华为如何规划鸿蒙后续生态分工?
A:系统运营层面由开源基金会分工:第一,开源基金会会把分工重新梳理。鸿蒙源代码已经属于开源组织。鸿蒙开源基金会的运作是其中的一个核心,会员之间会存在分工,有不同方向、小组和组长。开源组织的会员会作出贡献,同时会有开发者对开源鸿蒙作出贡献。对开源代码的修改由开源基金会来进行审核、合入以及发布,应用整个社会的开发力量。第二,华为的发展也会贡献到开源基金会里去。尤其早期华为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其他可能更多贡献的是专业领域的力量,比如说有些的会员在安全上比较强,他可以把安全的能力多贡献一点,里面的分工并不取决于华为。
现实应用的分工当中,一个是华为基础的研究管理的贡献,第二个是华为实践应用的贡献。另外华为的生态伙伴可能也会去发展开源。
Q:鸿蒙和其主要竞品相比的优劣势?
A:鸿蒙是一个物联网操作系统,竞品是苹果IOS和安卓。微内核、分布式、跨硬件都是它的优势。
鸿蒙的不足体现在:
1、生态方面。苹果和安卓都有千万级的开发者,鸿蒙还是万级的,未来一到两年可能到万量级,差异还比较大。应用尤其是头部的应用,中国排名前的互联网应用,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