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什么关于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的问题,不妨看看这里:
1、什么是慢性胃炎?发病因素有哪些?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
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许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饮食不规律、饮食过冷或过热、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等都可破坏胃粘膜屏障,诱发或加重病情。
2.慢性胃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胃部疼痛、饱胀及堵塞感,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消瘦等现象。
上述症状可由饮食不当、情绪刺激、劳累和气候变化等引发。
一些病人还伴有精神紧张、烦躁、情绪低落、眩晕、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另外,临床症状的有无及轻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3.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炎症等。
4.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情况如何?
本病发病率高,约占接受胃镜检查人群的13.8%,在胃癌高发区占28.1%,并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也随之增高。60岁以上人群可达半数。
5.慢性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
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据报道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为0.5%-1%,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时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6.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随访应该如何进行?
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镜复查。
没有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患者可1-2年接受胃镜和病理随访一次,
有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每一年左右随访一次,
伴轻度异型增生者,根据胃镜及临床情况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
伴中度异型增生者3个月随访一次,
重度异型增生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7.什么是胃癌前疾病?
胃癌前疾病是指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加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息肉、残胃炎等,其中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为多见。
8.什么是胃癌前病变?
胃癌前病变是一病理组织学概念,是指较正常组织或其他病理改变更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病理变化。从广义上讲包括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炎症等多项病理改变。
9.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关系如何?
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胃镜随访研究发现:
轻度异型增生的癌变率为2.53%,中度为4%-8%,重度为10%-83%。
现按2级分级系统,低级别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为9%,高级别为74%。
胃癌前病变被视为肠型胃癌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胃癌前病变演变至胃癌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如能对其进行积极的随访监测,并进行有效干预,阻断其向胃癌发展,将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0.胃癌前病变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吗?
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学概念,多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其临床症状与萎缩性胃炎相似,常见上腹部疼痛、胀满、堵闷、烧心、食欲差、嗳气、消瘦、疲乏等症状,没有其他特异性表现。
那么胃癌前病变患者应如何调养?
首先,对疾病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情绪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
同时,饮食方面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进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坚硬、过热、过咸、熏烤、腌制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饮浓茶、咖啡;
也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戒烟、忌酒;
②避免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可以适当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复方铝酸铋颗粒等;
③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就诊接受胃镜及病理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以防万一;
④如遇症状加重、消瘦、厌食、黑便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袋含铝酸铋mg、重质碳酸镁mg、碳酸氢钠mg、甘草浸膏粉mg、弗朗鼠李皮25mg、茴香粉10mg。
本品为浅棕色或浅褐色颗粒。
本品为抗酸收敛药。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酸过多及十二指肠球炎等。
1.3g/袋
口服,一次1~2袋,一日3次,饭后服用(将颗粒倒入口中,用水送服),疗程1~2个月。
更多好文章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