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胆囊结石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其发病率已达到7%—10%左右。胆囊结石症状差异很大,有的腹痛难忍,有的毫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得了胆囊结石,我们不禁要问“怎么办?”。
对于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可采取预防性切除或定期随访下的期待治疗。患者如果经常出现上腹痛或者是胆囊炎反复发作,亦或者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就可以考虑外科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疗效最为确切的方法,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因其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经成为胆囊切除首选术式。
有些患者不禁要问“难道不能保留胆囊吗”,毕竟胆囊只有一个,就这么切了不就成了“无胆英雄”了吗?的确,在胆囊结石的治疗史上,“保胆取石”一度很“流行”。所谓“保胆取石”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把胆囊切开,把里面的石头清除掉,而保留胆囊。但由于“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高而逐渐被放弃。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内镜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胆囊功能的深入研究,促使人们再一次聚焦“保胆取石”手术。
目前临床上进行的“保胆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
1.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即所谓结石“静息状态”.2.胆囊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收缩功能:口服胆囊造影或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1/3以上。3.胆囊不能过大或过小,胆囊长径在6-8cm之间,囊内不能有分隔。4.上腹部最好没有开腹手术史、穿孔等急性炎症史。5.B超下:胆囊胆汁内透声良好、胆囊粘膜光滑、胆囊壁在3~4mm以内,结石为单个或多个(泥沙样结石除外),形态规整,结石可随体外的改变而移动。
尚需排除以下情况:
1、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胆囊腔消失,合并胆总管结石者。2、胆囊管内结石无法取出,预计术后仍无法取出者。3、胆囊管经术中造影证实梗阻者。4、Mirizz综合症。5、证实胆囊已完全丧失功能。6、术中B超造影见胆囊管内结石,而术中胆道镜无法发现者。
即使如此,“保胆手术”也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诱惑。因为它最致命的弱点——高复发率。据相关研究资料,“保胆手术”术后,胆囊结石的5年复发率达20%-40%,10年复发率接近80%。因此,对于大部分“保胆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难免要经受二次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